6月21日,“数智时代健康治理现代化”学术论坛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图书馆星联学术报告厅举行。恰逢卫生管理学院建院20周年之际,论坛邀请了来自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二十余所国内知名高校的公共管理与卫生管理资深专家学者和学院师生校友近二百人齐聚一堂,共襄盛会。会议由公共卫生学院党委书记刘振华教授主持。

哈尔滨医科大学副校长高彦辉致辞。
数智融合启新程,共探健康治理向未来
哈尔滨医科大学副校长高彦辉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指出,哈尔滨医科大学作为黑龙江省高水平大学和优势特色学科建设高校,历经近百年的风雨,办学理念先进,历史底蕴深厚。卫生管理学院率先开启我国卫生管理专科学历教育先河,为我国卫生管理事业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从80年代初卫生部第一个卫生管理培训中心到2005年卫生管理学院正式成立,学院的发展,不仅仅记录了20年学院、学科及每个人成长历史,也承载了45年中国卫生管理学科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更见证了70年来从保健组织学的萌芽到今天卫生政策与管理学科融合创新、跨领域大发展的成长历程。此次论坛聚焦于数字技术与健康治理的深度融合,旨在探讨如何借助数字技术的力量,提升健康治理的科学性、精准性和高效性,这对于推动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党委书记刘振华主持开幕式。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共管理学科评议组联合召集人丁煌、薛澜教授致辞。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共管理学科评议组联合召集人丁煌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哈医大“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办校传统,卫生管理学院“厚德载医、博学济世”的办院理念,让我们全方位的体会了代代传承的红色基因和生生不息的奋斗力量,也表达了作为行业性医学院校建设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的艰辛与不易,对卫生管理学院取得的成绩表达了敬意。丁煌教授为学院提出了寄语,期待学院以二十周年为新起点,继续发挥学科交叉优势,培养更多懂政策、精管理、有情怀的领军人才,公共管理学科评议组将一如既往支持哈医大卫生管理学院的发展,携手共创公共管理教育的新辉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共管理学科评议组联合召集人薛澜教授以视频形式表达了对哈医大卫生管理学院建院20周年祝贺。作为率先开展中国卫生管理教育的拓荒者,在学院的背后是有深厚底蕴的师资团队,他对卫生管理学院的未来表达了祝愿,愿下一个二十年再谱华章,再铸荣光。
廿载风华回眸,薪火相传再谱华章
哈尔滨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院长郝艳华教授系统回顾了卫生管理学院从1980年中国建立的第一个卫生部卫生管理干部培训中心起步,到2005年的正式建院,从初创探索到镌刻下无数熠熠生辉的发展印迹,卫生管理学院始终肩负“育卫管英才、助健康中国”的使命:从首批卫生事业管理专科教育的起步拓荒,到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建设突破;从承担国家重大行业基金攻关项目,到以专业智慧助力国家治理和服务社会;更培育出一大批扎根中国大地的卫生健康事业的中坚力量。郝院长最后以感恩、感念和感谢三个主题,表达了对学校学院历任领导、学院教师对卫生管理学院40多年来学科的发展做出的贡献、校友们的关心支持和兄弟院校的鼎力相助表达了深深的致谢。

哈尔滨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院长郝艳华进行二十周年院史回顾。
中华预防医学会李斌会长作为杰出校友代表,发来了视频致辞。他始终心系母校发展,对学院发展进步表达了诚挚的敬意和祝贺,期望学院在守护人民健康、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新征程中续写辉煌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百年校庆。

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李斌送来祝福视频。
学院教师代表刘国祥教授诚挚表达会始终以“健康中国”为使命,以“传道受业”为初心,陪伴学生成长成才,为卫生管理领域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材。学生代表王可欣博士感谢了学院对她的培养,她诚挚的表示,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创新的思维、更加务实的行动,传承前辈精神,做扎根大地的研究者,做破壁求变的开拓者,做薪火相传的播种者。澳大利亚乐卓博大学心理与公共卫生学院院长Monica教授对学院建院20周年及两校长期且成功的合作关系致以最热烈的祝贺。著名卫生经济学家、九十一岁高龄的杜乐勋教授为学院送来视频祝福,期望学院越办越好。


卫生经济学教研室主任刘国祥、博士研究生王可欣发言。


著名卫生经济学家杜乐勋教授、澳大利亚乐卓博大学心理与公共卫生学院院长Monica教授送来视频祝福。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学院今日的成就,离不开教师们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学校及学院领导给二十年来扎根讲台、潜心育人的教师颁发贡献奖。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李颖教授为获奖教师毛静馥教授、王丽敏教授、赵晓雯教授、孙宏教授颁发“匠心奉献奖”。

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李颖教授为获奖教师颁发“匠心奉献奖”。
卫生管理学院院长郝艳华教授为获奖教师颁发“突出贡献奖”。
卫生管理学院院长郝艳华教授为获奖教师曹德品教授、杨艳杰教授、刘国祥教授颁发“突出贡献奖”。哈尔滨医科大学副校长高彦辉教授为获奖教师杜乐勋教授、孙长颢教授、陈力教授、樊立华教授、吴群红教授颁发“卓越成就奖”。

哈尔滨医科大学副校长高彦辉为获奖教师颁发“卓越成就奖”。
获奖教师代表吴群红教授发言,她表示站在这里接受“卓越成就奖”,深感荣幸,更心怀感激。这份荣誉不仅是对个人的肯定,更是对所有为学院发展付出努力的同仁们的认可。她回顾了学科从渊源、起步到学院创建70余年的历史,带领团队从弱小起步,发展成为全国的领军团队,背后是对学科发展的坚守和团队长期不懈的努力,并向所有为卫生管理学院发展倾注心血的学校领导、学院领导、同事们,向长期以来支持哈医大卫生管理学院的兄弟院校同仁、合作伙伴,以及始终心系学院的广大校友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诚挚的感谢。

获奖教师代表吴群红教授发言并主持大会主旨报告。

主旨演讲。
聚焦数智赋能,服务健康治理现代化
在为期一天的论坛期间,共设置了主旨论坛与四个圆桌论坛,主旨论坛聚焦数智时代健康治理的前沿主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共管理学科评议组联合召集人、武汉大学国家治理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丁煌教授作了题为《中国公共管理学科与时代同行》的报告,系统回顾了中国公共管理学科与时代同行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学科体系的不断完善过程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教育部公共管理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西安交通大学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朱正威教授就“时代之问与构建中国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分享与探讨,针对当前公共管理学科研究存在的两大问题,对公共管理学科如何构建自主知识体系以回答当代公共管理的时代之问提出了深刻思考与建议;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健康与医改政策实验室主任王虎峰教授作了题为《健康中国行动:发展进路与跟踪研究》的报告,系统阐释了新时代健康政策体系,对健康中国建设进行全景式观察,并将“健康中国行动”和“五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健康中国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推进过程和改革动作,分析取得的成效,并探讨下一步发展的重点;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共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吴建南教授就“中国式协同治理:实践分析与理论创新”这一主题进行了研究报告,从实践与理论互动的视角,分享了他们团队开展的中国式协同治理的案例研究,并就如何构建中国式理论创新提出了深刻洞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共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复旦大学长三角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陈文教授作了题为《数智应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的报告。报告提出了数智技术驱动了健康治理的新范式产生,但面临数智技术在研究与应用方面的诸多障碍,亟待以拥抱数智技术的胸怀与跟进、学习与研究范式转型迎接挑战;教育部公共管理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河北工业大学副校长刘炳胜教授就“信息框架助推公众参与:基于中国情境的调查实验研究”这一主题进行了分享,他从行为公共管理学的研究视角,对不同框架描述的信息、特征等核心因素对公众参与产生的影响及其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

圆桌论坛
下午的四场圆桌论坛由来自安徽医科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等20多所高校的资深卫管专家就四个主题进行了深度思辨与研讨。
论坛一聚焦“健康治理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由复旦大学教授罗力主持。武汉大学张亮教授、安徽医科大学胡志教授、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马安宁教授等就健康治理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分享了他们深刻的思考,都强调了数智时代构建中国自主的卫生政策与管理知识体系的重要性,以期为“健康中国”战略注入新理论智慧、开辟新实践路径。
论坛二聚焦“数智时代公管(卫管)研究范式转型”,由四川大学教授潘杰主持。济宁医学院张建华教授、东北大学杜宝贵教授、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郝晓宁教授等就数智时代公管(卫管)研究范式转型分享了他们的思考,并表示数智时代正重塑健康治理格局,挑战与机遇前所未有,研究对象与方法的创新丰富,为学科开辟了广阔前景。
论坛三聚焦“数智时代公共管理专业建设”,由郑州大学吴建教授主持。吉林大学于洗河教授、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尹文强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韩优莉教授等专家就数智时代公共管理专业建设分享了他们的思考,强调数据驱动、数智技术在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中的重要性,跨学科知识体系和课程设置在数智时代公共管理专业建设中要给予高度重视。
论坛四聚焦“AI赋能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由南京医科大学钱东福教授主持。桂林医科大学石武祥教授、东北农业大学程镝教授、中国医科大学石昕教授等就AI赋能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分享了他们的思考:如何理解技术应用的动机?如何运用系统思维革新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这将是学界亟需攻关的关键课题。

志愿者合影。
论坛闭幕式由卫生管理学院院长郝艳华主持,系统总结了全天的学术交流情况,再次表达了对参加论坛嘉宾的谢意,向台前幕后辛勤付出、默默奉献的老师和学生志愿者们致以最诚挚的感谢。此次论坛的召开,以数智时代的健康治理现代化为主题,从主论坛的管理大家对领域前沿的深刻洞见,到分论坛学者们不同主题视角独特的思辨研讨,为与会者带来极大的收获和启迪。面向数智化新征程,学院将以更开放的学术胸襟,深度融汇数智技术与卫生管理智慧,培养兼具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复合型人才。展望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与各兄弟院校的合作,共同探索健康治理的新理念、新方法、新路径,为培养高素质公共管理人才、提升学科影响力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