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告别哈尔滨桃李满园的春色,丁香也过了她们盛放的季节,气温踩着初夏的鼓点慢慢向上攀爬了。5月9这场对黄永柏书记的访谈,竟然让人又回春天走了一遭,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黄书记春风化雨般的语言力量。
黄书记从艰苦的环境中成长立世,所以我们常能在他们那一年代长者的身上看到“千磨万击还坚劲”的信念,在已走过的几十年人生路上,在大是大非多少能比我们青年人看得更加通透。如今教书育人,传授知识与经验,还在忙余坚持写随笔,在网络上与学生探讨学习娱乐,他用师者的责任教导我们,以父亲的态度关爱我们,让小编不得不为之动容。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
个人简介
黄永柏,1968年生。1991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政教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获法学士学位。2003年于黑龙江大学马列部研究生同等学力课程班结业,获哲学硕士学位。1991年到哈尔滨医科大学工作至今。现为哈医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人文学院党总支书记、教授。
主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进四信”专题课、马克思主义哲字专题、公共关系学课程。黑龙江省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高校马克思主义原理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研究方向是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书记您好,据我们所知,你是从外校到哈医大的,从参加工作到现在的职位,肯定有许多困难,经历了不少鲜为人知的故事,你能给我们讲讲吗?
黄:每个中年职场人的经历中都没有容易二字。何况我又是从东北贫困落后的农村一路走来。大学毕业之前始终处于半饥饿状态。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能考上大学真的是凤毛麟角。贫穷,不但限制人们的想象力,同时也严重考验人们的自信心和意志品质。但是不管再苦再难,从来没有动摇过执着上进的信念。回想自己过去的风雨经历,真的很是感谢这样一个时代,给了我机会和让我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也很幸运,当初只是偶然的一个选择,工作后让我必然的怀着百倍的热情去热爱我的职业和一直做着不懈的努力。
2.您经常在网络上发布随笔,涉及教学,国足,高考及各个方面,您觉得您坚持写随笔的原动力是什么?
黄:写作就像自己的孩子,即使写的再不好,回头看的时候也是越看越高兴。俗话说,大丈夫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咱们虽然谈不上大丈夫,但是我到这个岁数了,如果我不写随笔,时间长了回头看看自己留下了什么,什么都没留下。不能说我留下了几套房子,留下了钱,这些是重要的,但不是最主要的,当你有了这些之后觉得这些就不那么值得了。要是没写随笔,那么走过一生可能什么都没留下。还有一个原因是我的妹妹出了一本书,这件事激励了我,从此我坚持写随笔坚持了两年多,到现在只要我拟一个题目就能写出来,能写出来说明自己头脑清楚,因为写的过程中要把条理分清,观点分明,考虑问题逐渐系统化,并能把观点阐述出来;如果头脑像一个浆糊是写不清楚的,所以说写是很重要的。语言文字的魅力是很了不起的。
3.您觉得写随笔为您带来了哪些好处呢?
黄:人生立足这个世界需要很多能力和素质。但概言之,无外乎能说、能写、能做,最好三者兼具。写作的好处多多:可以健身;可以写出胸中块垒,减轻压力;可以理清思路,至少常锻炼脑筋,防止痴呆;可以积累材料、经验、感想、思想,积淀成财富,别有了一段经历之后回头看时自己的履历一片空白;可以展示自我或宣传单位,以便更好的与人交往或开展工作;可以影响他人和社会,德国最重要的存在主义哲学家之一雅斯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当你发现诉诸笔端的文字也能起到点燃、唤醒灵魂的作用时,那种成就感和幸福真是妙不可言。
4.我们注意到您在随笔中写道:不给大一,大二上课的老师,绝对不是好老师,大师更应该给低年级学生上课,也了解到上课时你会要求学委加您的联系方式,喜欢与学生探讨问题,倾听学生的反馈。那么是什么使你有这样的想法和行动呢?
黄:上课和上好课是老师的天职,那么反过来说,不上课、上不好课,就是老师的失职。教育人的工作,是最复杂、最难的工作,但也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灿烂的职业。大学的第一位的功能永远是人才的培养。舍此,大学就偏离了它的根本和初心。大一、大二的学生,一般来说,是思想剧烈变动和三观塑造的关键时期。我相信,越是好的老师,最好大师级的人物,越是早的走入学生的课堂,越是能在同学们内心深处越是早的留太多美好温暖记忆,好的老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思想,一个幽默,甚至举手投足,都会内化成学生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原则、动力和信念,让同学们终身受益。
之所以要加学委的联系方式,之所以愿意和同学们探讨问题,是因为教育的本质和最终检验标准在学生。如果一个老师,不能时时关注和搜集同学的需求和兴趣所在,如果不能注意调动学生的参与、讨论的积极性,那么,即使老师再有学问,再是满腔热忱,再是滔滔不绝,教育的效果也一定以失败告终。教育的理解境界是学生的自我教育。
5.我们发现你女儿与我们年龄相仿,您作为老师的同时也作为父亲,这种双重身份,对你的教学和学生的管理方面有什么影响?
黄:转眼间我已人到中年。我的女儿比你们大两届。看到你们,常常想起我的女儿。想想女儿在外求学的不易,我更理解你们的辛苦、想法和期待。每念及此,内心的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油然而生。我要尽最大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争取让同学们学有所获;我要对课堂进行严格的管理以便在规矩中让同学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我要在每一页试卷的严肃认真批改中给每一个同学的付出以公正的回馈。
6.现在大学生对马原课程十分不重视,您作为马原老师,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黄:信息爆炸、生活快节奏、心气浮躁、高压力的时代,厌学,是一种普遍现象,只是相对于专业课而言,政治理论课表现得更突出一些。但是,政治理论课和人文素质课,就像空气一样,大家须臾不可离开。它是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它让人们视野更开阔、思维更活跃、眼神里更有温情。当前医患关系紧张,或者同学们在人际交往、面对成长中的一些苦恼困惑无法自拔等问题的出现,追根都不是专业本身问题、不是医疗技术问题,而是我们的价值观、交往原则进而思维方式的问题。这再往前追溯,就是我们的教育的问题,文理科的过早分家,一些同学认为马原课以及一切政治理论课都是“水课’,都可有可无,都啥用没有,只要60分万岁。这种“单面人”、畸形成长的所谓人才,在生活、工作实际中已经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
7.最后,您对于学生有什么寄语。
黄:青春意味着活力和希望,青春真好,前提是没有辜负。青春,可塑性大,真的意味着无限可能,关键看你对自己怎祥规划和努力;青春总是与受关注、得宠爱、寄希望密切关联。青春没有失败。青春稍级即逝,成功多属于那些不甘现状、头脑灵活、敢于开拓和越挫越奋的人。
“人穷不能穷心。”在这次访谈中,我们了解到了黄书记在那个年代求学的不易,也被黄书记执着上进的信念所打动。人要沉的下去,才能浮得上来。过去的风风雨雨,过去的所有苦难,成就了如今的黄永柏书记。书记在工作上严谨认真的态度值得每个人学习,然而他对于随笔文字热爱和坚持更具有借鉴意义。“如果我不写随笔,时间长了回头看看自己留下了什么,什么都没留下。”文字让生活的内涵更加充盈,它将人们的精神境界、心得体会以及人生历程编汇成章成句,并以此分享传播,互相瞥示激励。正如黄书记所说:“当你发现诉诸笔端的文字也能起到点燃、唤醒灵魂的作用时,那种成就感和幸福真是妙不可言。”
(记者:陈嘉雯 周杰)
免责声明:文中部分图片/文字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