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印象·南豆腐

日期: 2021-10-15 信息来源: 原创 点击数:

 

 豆浆点以石膏或盐卤成腐;未点者曰豆腐浆。豆腐自我幼时便是家家户户常备的美味。每块新鲜滑嫩的豆腐都来自于一粒粒饱满圆润的黄豆,从清理开始,一步步浸泡、磨浆、过滤、煮浆、凝固,到最后成型。每个必不可少的步骤都闪烁着古人智慧的光芒。
   
但其实豆腐也有南北之分。
    
在东北上大学,尝过当地的铁锅包浆豆腐、麻婆豆腐、干煎豆腐、豆腐丸子锅等诸多菜式之后,我深以为然。北豆腐也叫老豆腐,卤水凝成,成型迅速,色偏暗黄,粗糙坚韧,善作煎、炒、烹炸之用。譬如麻婆豆腐、香葱煎豆腐、炸豆腐干这样的烹饪,既能锁住豆腐的清香,又能极大地配合香辛料的发挥,征服了广大食客的味蕾。

   北豆腐的热烈虽好,但我唯独钟爱家乡南豆腐的清丽。每在异乡食到豆腐,我对于南豆腐的惦念就增生一分,这或许就是那种在外的游子才会有的对家乡的思念。南豆腐光滑细嫩、保水绝佳、色泽洁白,所以也称作嫩豆腐。如果说北豆腐是一个热情豪放的少年,那么南豆腐就是一个娴静婉约的姑娘。吃上一口,入口嫩滑爽口,稍一回味,好像一幕幕遥远朦胧的家乡记忆就铺展在我眼前了。
   
家乡的南豆腐,稍嫩者曰水豆腐,其最嫩者不能成块,曰豆腐花,也曰豆腐脑。豆腐脑是豆浆成为豆腐的必经过程,也是众多老人小孩的最爱。用碗轻轻一盛,乳白色的豆花微微荡漾,不需要过多佐料,只需淋上一勺酱油,撒上几许香菜亦或舀上一勺糖即可食用。此时的豆花,入口即化,清甜可口,比起豆浆多了形状,比起豆腐不失鲜嫩,夹杂着黄豆的清香,让人是一箸入口,三春难忘

14F75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


   
南豆腐做好之后,烹饪之法各式各样应有尽有:“下铺细布泼以腐浆,上又铺细布交之,施泼交压成片,曰千张,亦曰百叶;其浆面结衣揭起成片,曰豆腐衣;干腐切成小方块油炖,外起衣而中空,曰油豆腐,切三角,曰角豆腐。最有小村特色的,莫过于酿豆腐了。
    
酿豆腐之酿,非酿酒之酿。先取适量猪肉和香菇剁泥混匀调好味,再取大小合适的豆腐,置于手心,用筷子在豆腐上两横两纵地凿一个不穿底的方洞,最后取馅填饱豆腐。实际上这个步骤是很考量技术的,粗手粗脚的人做不好。豆腐凿洞过深底易破,过浅馅全在表面也不好吃;馅填太多容易撑破豆腐不成样,太少又过于骨感不好看。常听会做的巧妇们说,技巧就是除拇指外的四指微曲,轻轻拢住豆腐并且抓牢,然后拇指根上前一挡,就能很好地避免豆腐被撑破。如此逐一做好之后,下锅烹煮的手法和火候的掌控也是很重要的,火不能过旺也不能过小,翻面时还得小心,注意别铲坏了这娇嫩嫩的豆腐。可见逢年过节饭桌上一盆盆汤汁醇厚,鲜嫩滑润,口味鲜美的酿豆腐背后是怎样一个手巧耐心的人才能做出来的。

2E744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


    
如今身在异乡,不曾想心里对家乡南豆腐的挂念竟也愈来愈深了。


免责声明:文中部分图片/文字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

 

 

ICP备05001970号 哈尔滨医科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版权所有

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194号(150081)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生会

哈尔滨医科大学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