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位

日期: 2022-05-24 信息来源: 原创 点击数:

不一样的角度,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五月的阳光下,行人撑伞避雨;而那个人为你做了一次占卜,装点着太阳、月亮与星星的帷幕里,三张塔罗牌被逐一翻开:愚者,命运之轮,世界。


《遗落的南境》

作者:杰夫·范德米尔

舍弃掉自己的名字,和三个陌生人踏入神秘的领域,携带的武器都来源于几十年前。随着深入,你身边的队友一个个逝去,环境将我们潜移默化地改变,我们终将成为x领域的遇难者。地上的塔和地下的塔,暗藏了多少秘密?

孤身一人来到陌生的机构,前任局长留下的神秘线索、副手莫名浓重的敌意、x领域归来的顶替生物学家.......当漠视与冷漠从环境变成人心,我们又将何去何从?

作为一本科幻小说,前两册没有丝毫语句谈及科学。有的,只是令人脊背发凉的神秘与惶恐,是一个沉默者对爱情与自身的发掘,是科幻作品中罕见的心理描写。

科学与神秘的尽头,是人性吗?

文/珵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


《刑法学讲义》

作者:罗翔

“你是否支持死刑?”

这个问题有正确答案吗?没有。

当理性和感性发生碰撞,因此引发出的疑难,甚至会成为人类历史上的无解命题。人固然存在有限性,我们无法对这个世界做出整体性的认知,当我们试图窥探真理时,更多的时候只能获得关于自己局限性的感受。我们需要怀疑,任何知识都需要一个被怀疑的过程,这样才能摆脱傲慢和独断,法律亦是如此。我们追求着公平和正义,但倘若没有对客观真理的持守,那法律又将沦为何物?

“这世界从来不是白与黑,而是一道精致的灰。”

所以,法律有义务,向人性幽暗处照进一道光。

文/苌楚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


《多余的话》

作者:瞿秋白

在你的印象里,英雄们的遗言会是什么?

像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或是一句“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但你可曾听过这样的遗言:“中国的豆腐也很好吃,是世界第一。”这句没骨气的话,来自一篇文章——《多余的话》。如果你愿意去了解瞿秋白,就一定得去读这篇散文。

人之将死的遗言,字字动容,却怨而不怒,悲而不哀。最后的最坦白的话,就是《多余的话》中的一切。这是一篇人格上的剖析,灵魂上的倾诉,你开始得以看见一个与历史记载完全不同的秋白,直白得难以理解,悲哀得令人惊讶。

你得去读懂他的人而不仅仅是文章,也难怪代序曰“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瞿秋白是我认为人格高尚而伟大的人,他也足够勇敢,从一个文人的角度,他终于完成了在生命尽头回顾一生的自我剖析,达到人格上的丰满,从一个革命者的角度,他释怀了所谓反动或叛徒的言论,坦然留给后人评说,他的生命在真挚的忏悔和坦白中最终达到永恒。

人人都需要一次最深刻的灵魂剖析,但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面对并讲述出真实的自己。

瞿秋白是一个真正有着高尚灵魂的人,秋白不朽。

文/既望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


《高老头》

作者:巴尔扎克

这是一篇巴尔扎克的长篇讽刺小说,背景是法国大革命时期,以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大学生的视角来阐述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父亲和女儿的故事。

高老头,借法国大革命而发家的一个面粉商,花大价钱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嫁入了上流社会,原以为自己可以就此享受天伦之乐,没想到却被两个女儿从头到尾掏空了,甚至直到死亡,他深爱着的女儿都没来看他一眼。

无论是这样悲惨的主线故事,还是作者巴尔扎克对下层人物、上流社会的描写,都让这篇长篇小说显得荒诞又真实。他将当时社会的黑暗完完整整的展现在读者面前,即使没有亲历也能感受到那份对这样的社会的愤懑,这个时期的社会甚至会让人忍不住怀疑它竟然是现实中真正存在的。

我想也许正是这种虚幻感让这篇小说的讽刺意味如此浓厚,而作者巴尔扎克将其表现得淋漓尽致,实在让人不得不称赞。

就各方面来说,无论是趣味性,还是可读性,这本长篇小说绝对值得一看。

文/枯萝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


《医生的精进》

作者:阿图·葛文德

这是一本外科医生的生涯日记,这本书每一页都令人惊奇。故事虽然发生在白色巨塔之内,但读过之后,会对巨塔外的世界有更深的领悟。

葛文德坦然面对禁忌题材,深思内省,字里行间显现他的成熟、洞察力、悲天悯人和谦卑之心。他写出一般人看不到的,也说出一般人不敢说的。许多篇章读来像是惊心动魄的医学推理小说。叙述极其坦诚而富有人性,描述了行医生涯中关于恐惧、惭愧、尴尬甚至还有幽默的瞬间,丰富的细节引人入胜。在当今尚有作品问世的作家中,我想不出还有谁能像葛文德这样充分利用医学实践与探索来使人们免受痛苦与死亡之害。

《医生的精进》为医学写作添砖加瓦,葛文德也以医学中的事实为范例,帮助任何希望在医学领域做得更好的人获得启迪。

文/霜降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


《许三观卖血记》

作者:余华

二十世纪中后期的卖血潮的背后是一个经济发展受挫、人民生活贫困的时代,农民无法通过农耕来获得温饱,只得转求“卖血”来赚钱求生。

故事主人公许三观就是靠着一次次地卖血,才完成了人生中的几件大事,也熬过了一个又一个灾祸。

余华老师的作品总是将目光聚焦在那些饱受磨难,却又顽强挣扎的小人物身上,虽有为了苦难而制造苦难嫌疑,但是却有让人拿起书便放不下的魔力,总要一口气读完才好。不过相较于《活着》,这本书难得出现了较为圆满温情的结局,不至于太伤心。如果读《活着》哭得肝肠寸断,那就读读这本书吧。

文/琰璟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作者:罗伯特·戴博德

当你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或许会认为它是一本童话。但实际上这并不是一本写给孩子的书,而是一本非常有深度的心理疗愈读物。

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位蛤蟆先生。他一向热爱冒险,可却突然陷入抑郁情绪无法自拔,郁郁寡欢。他一个人躲在屋子里,连起床的力气都没有了,他的朋友们都非常担心他。后来在朋友鼹鼠和河鼠的帮助下,他去找心理咨询师苍鹭做了十次心理咨询,勇敢的探索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最后他找回了自己的信心。

罗伯特用无数个临床案例拼凑出的“蛤蟆先生”,藏着无数人的影子。在生命的长河里,每个人都曾是蛤蟆先生。而在这条长河里没有人会是你的摆渡人,能将你摆渡过岸的,只能是你自己。

“生活能治愈的,永远都是自己愿意走出来的人。”

“面对伤害我们无处可逃,但必须完成的事,唯有靠自己才能行。”

文/南枳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


是开始,是过程,是结尾。那个人没有说明牌面的寓意,她朝你微微一笑,说:愚者在朝阳中冲着前方走去。


免责声明:文中部分图片/文字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


ICP备05001970号 哈尔滨医科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版权所有

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194号(150081)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生会

哈尔滨医科大学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