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健康 > 正文

医疗健康

一院血管外科打破动脉手术禁忌 挽救熊猫血、血液高凝患者生命

时间:2020-08-14 16:22:204  作者:徐旭 韩鹏  点击:

“HIT”是打击的英文,而在临床医学领域里,HIT却代表着一类非常凶险的疾病——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前不久,哈医大一院血管外科就来了这么一位患者,同时还患有胰腺炎、下肢动脉栓塞、HIT,此外,他还是一位熊猫血患者。

付大爷今年66岁,不久前,因为胰腺炎在当地住院治疗,胰腺炎略有好转后,突发左下肢动脉血栓,疼痛、发凉、麻木逐渐发展到快要截肢的地步,当地医院紧急行动脉切开取栓手术,手术将血栓取出来了,腿也热乎了。但是仅仅过去3个小时,付大爷的血化验显示,血小板数量下降到30,正常人是100-300。患者开始出现皮下瘀斑。

因为血小板减少发病率很低,一旦出现十分凶险。付大爷转院到哈医大一院急诊后,化验显示血小板降到8,几乎为零,在紧急输血小板后,才上升到24;更加不幸的是,付大爷的左下肢再次出现发凉、麻木、疼痛症状,逐渐发展到感觉减退、运动受限。

下肢cta显示左下肢动脉被完全堵死

面对刻不容缓的病情,院内组织相关科室会诊后,诊断为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患者立即转入血管外科刘冰主任团队继续治疗。由于付大爷刚做完手术,刀口还未愈合,远端肢体已经麻痹,面临截肢困境,患者又患有胰腺炎,还是熊猫血型,手术备血需要提前准备,给治疗增添了新的困难。基于以上分析,刘冰决定尽快行手术治疗。

刘冰克服了患者血小板低,血液高凝,二次手术切口、肥胖等诸多因素为患者手术。术中,刘冰没用一滴肝素,打破了动脉手术必须使用肝素抗凝的禁忌,并严格控制出血量,在没有输血的情况下,经过3个多小时的紧张手术,患者安全、平稳下台。术后,患者左下肢的温度、感觉、活动都恢复了。一周后,付大爷血小板也恢复正常,左腿感觉、活动也越来越好,可以开始下床行走、功能锻炼了。两周后,付大爷开始逐渐恢复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