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健康 > 正文

医疗健康

哈医大二院护理团队援鄂周记:战“疫”一线 我们被感动包围

时间:2020-02-21 15:39:454  作者:李华虹 杨嘉安  点击:

2020年年初,一场猝不及防的新冠肺炎疫情在神州大地肆虐开来,战斗的号角随即吹响,全国上下多方力量迅速投入到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2月13日深夜,哈医大二院第二批支援武汉医疗队160名医护人员抵达武汉。初入武汉,也就到达了真正的战“疫”一线,兴奋中又夹杂着些许紧张,第一晚,很多队员失眠了……望着窗外对面楼宇上亮起的“武汉必胜、中国必胜”,让他们在感动的同时信心倍增,心里暗自呐喊“武汉,我们来了,一起并肩战斗!”

第二天一大早,经过短暂的休息调整及严格防护培训后,120名护理人员依据分组进行排班。为确保护理人员可以安全、有序、高效的开展各项工作,哈医大二院第二批支援武汉医疗队护理团队严格执行“总护士长-小组护士长-护理组长”三级护理质控体系,严把护理质量关。同时,为保障每名队员的身体健康,最大限度避免发生医护人员感染,护理团队总负责人马翀奕及侯冬玉、李顺玉、宋玲丽、夏淑莉四名小组护士长在驻地宾馆严格按照感控标准设立消毒点,划分污染区、半清洁区、清洁区,并制定应急预案,她们说“我们把大家从家里安全的带出来,也必须把大家安全的带回去。”

护理人员驻地感控会议

从14日晚9点开始,第一组护理人员正式进舱,静点、采血、吸氧、换药、监测生命体征及其他护理操作……每6小时进行一次轮换,一波进去一波出来。“6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一个班次下来我们都饥肠辘辘,尤其半夜下班的时候,早已过了晚餐时间,但只要有马翀奕和夏淑莉在,她们总是第一时间为我们准备可口的夜宵,虽然很多时候都只是一碗除了盐,没有其他调味品的面,却让我们的心里暖暖的,比之前吃过的任何面都香!”心内科护士李珂巍说。

夏淑莉护士长为半夜下班的护士们准备热气腾腾的面条

整个护理团队的120个人中,2月份生日的就有好几个,在战地过生日,虽然简陋,却足以铭记一生。17日,是眼科护士郭薇28岁的生日,一大早住在隔壁的同事用自己省下来的鸡蛋,配上自己带来的火腿肠、牛肉干为她煮了一碗生日面,还给她送来了苹果、橙子寓意着“平安顺意、心想事成”,郭薇擦干眼泪吃光了生日面,又迅速奔向工作岗位。工作结束后,马翀奕、李顺玉又给她送来了糕点充当生日蛋糕,“希望我们早日战胜疫情,平安回家,”郭薇许下的生日愿望让周围的人听完眼角湿润。18日正巧是普外科护士张莉的生日,大家给她唱了生日歌,张莉的生日愿望是“疫情早日退去,国泰民安”。一次次特殊的“战地生日”,朴素、简单,却让队员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一次特殊的“战地生日”

在隔离病房大家穿得像“太空人”一样,不仔细看隔离衣上的名字都认不出彼此,却丝毫不影响团队合作,经过一周的磨练,队员间配合的十分默契,成为了彼此信任的亲密战友。马翀奕发现,因防护服上没有口袋,护士们在病房里为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等护理工作时需要记录的纸、笔等琐碎物品常常需要拿在手中,工作起来特别不便,20日下午,马翀奕将单位给她配发的干净的床单、被罩都贡献出来,带领在驻地宾馆的休班护士们,亲手缝制起小挎包,虽然针脚简单,护士们却如获珍宝般。

昔日科室好姐妹,如今一起上战场,图为哈医大二院心内科ccu护士宋雪、申思在交接班

马翀奕(左2)带领队员们制作护理挎包和佩戴自制护理挎包上岗的护士

时间在忙碌中过得极快,在武汉市第一医院工作了一周,和这里的患者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很多患者病情逐渐好转,紧握医护人员的双手,真心道一声“谢谢你们救了我”时,在厚厚的的防护服下泪水和汗水交融,虽然隔着几层防护手套,却还能感受到彼此的温暖。

一名女护士下班,脸上被护目镜“勒”出深深地印记

一席飘然的白衣,一顶别致的燕帽是我们守护生命的承诺,抗击疫情,责无旁贷,同心戮力,共克时艰。冬已去,春已至,战胜“新冠肺炎”我们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