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至7日,黑龙江省医师协会麻醉青年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心肺复苏委员会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办事处成立大会在哈尔滨举行。会议期间,举办了欧洲复苏委员会生命支持科普培训基地授牌仪式;同时以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心肺复苏委员会确定的“心手相连,点亮生命”为主题,同步开展了大规模的公众心肺复苏培训公益活动。活动旨在唤起广大市民的社会责任感,增大院前心肺复苏急救技术的普及率和参与度,提高群众自救互救能力,帮助在公共场所突发心脏骤停的患者重获新生。
据黑龙江省医师协会麻醉青年委员会主委、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心肺复苏委员会哈尔滨市办事处首届主任、哈医大肿瘤医院麻醉科副主任韩非教授介绍: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中的统计数字显示,目前我国心血管病患病人数约为2.9亿,死亡率高于肿瘤和其它疾病居首位。每5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心血管病。我国每年至少有54万人死于心脏性猝死,全世界平均每分钟就有1人死于心脏性猝死。其中80%以上的心脏骤停发生在医院以外。然而,心肺复苏术这一基本技能在我国普及率非常低。据2015年美国心脏协会统计,美国心脏骤停患者脑复苏的抢救成功率平均为9%,部分城市和地区可达50%,而我国大城市的平均水平不到1%。韩非解释,人们常说的心肺复苏技术,也叫基本生命支持,是针对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心脏骤停,在4-6分钟内必须采取的急救措施,这个时间窗被专业人士视为“钻石4分钟”。有研究表明,第一时间在现场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有效的心肺复苏,能使其生存率提升至3-4倍,并获得更好的远期生活质量。从这样的角度看,公众心肺复苏普及程度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先进和文明程度,现实意义深远而重大。
需要指出的是,黑龙江省处于高纬度的寒冷地区,人群热量摄入过多、食盐摄入量大、运动减少和大量吸烟、饮酒,以及通宵熬夜、竞争压力大、工作繁重等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导致心脏病乃至突发心脏骤停的情况屡见不鲜。因此,7月6日,由韩非牵头并获批成立了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心肺复苏委员会哈尔滨办事处。办事处将依托学会雄厚的医疗资源,团结全省麻醉、急诊和各个相关学科的医务人员,组建一支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培训讲师队伍,出台规范的培训制度和操作规范,为全省各地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武警部队、各级学校、社区、乡镇、医疗机构、紧急救护机构的人员及公共场所的密集人群,开展心肺复苏技能培训。同时利用各种媒体与资源,加强对心肺复苏技术的推广宣传,让更多的群众了解、认知、掌握这门急救技术。
在当日召开的黑龙江省医师协会麻醉青年专业委员会年会上,会议主办方还邀请到了包括美国、我国台湾以及省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进行报告和讲解,为参会的200余位代表进行了精彩点评和经验分享。

7月7日上午,哈医大肿瘤医院麻醉科、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心肺复苏委员会哈尔滨市办事处还在南岗区哈西大街西城红场艺术长廊举办了以“心手相连,点亮生命”为主题的公众心肺复苏培训公益活动“首秀之旅”,现场播放了精心制作的心肺复苏宣教片,邀请到真实公众进行了心肺复苏的成功急救故事演讲,并且由专家手把手向市民传授了心肺复苏方法和技能。活动在有奖问答和文艺演出后圆满结束,上千位市民参与了心肺复苏培训和互动。

据介绍,上述活动是由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心肺复苏委员会与黑龙江省医师协会联合主办,由黑龙江省医师协会麻醉青年专业委员会、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心肺复苏委员会哈尔滨市心肺复苏办事处、哈医大肿瘤医院麻醉科等单位承办的。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秘书长、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心肺复苏委员会会长、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阜外医院敖虎山教授,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麻醉与镇痛主任委员、黑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麻醉与镇痛专业委员会主委、哈医大肿瘤医院副院长兼麻醉科主任王国年教授等领导应邀到会并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