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健康 > 正文

医疗健康

一院血管外科完成我省首例“订制支架”治疗腹主动脉瘤手术

时间:2018-09-28 09:50:084  作者:徐旭 魏争  点击:

近日,以哈医大一院血管外科刘冰主任为首的团队通过“订制支架”完成了全省首例近肾动脉腹主动脉瘤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精准评估”“个体化订制”和“微创操作”的完美结合,既解除了腹主动脉瘤破裂危险,又保留了毗邻重要脏器的血供,这项手术的成功为今后腹主动脉瘤的治疗提供了更加“合理化”和“个体化”的导向。

患者为老年男性,6年前体检时发现腹主动脉动脉瘤,结合患者CTA报告并依据指南,当时不具备手术指征,所以,一直在定期监测和随诊。近半年,患者腹部不适症状频繁,完善CTA后显示,瘤体增大(>10mm/年),且涉及更复杂的解剖位置以及毗邻脏器血供。

对于该患者,需要及早进行手术干预,但手术预案的难点和重点在于:1. 患者存在高龄、吸烟史、高血压和高血脂等众多高危因素,这些注定患者无法耐受常规开腹手术和内脏动脉重建术,只能选择血管腔内治疗;2. 腹主动脉瘤的位置特殊,其距离最低肾动脉水平仅仅4mm。如果选择其它常规微创方式,因为涉及至少3个内脏动脉(双肾和肠系膜上动脉),不可控因素较多,手术一旦失败,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基于以上考虑,刘冰主任最终决定选择当前最为先进的“订制支架”,就是“私人订制”支架:依据近期CT血管成像结果,精准评估瘤体大小以及内脏动脉的直径和解剖位置(误差率在0.1mm),选择“个体化”支架;针对内脏动脉对应位置,在体外将支架予以“开窗”和“开槽”,并以标记,目的为保留内脏动脉的开口位置;最后,再把支架装在输送器内。手术时,可以“精准”释放支架。

考虑到该手术的复杂性,院里高度重视,协调相关科室完善围手术期评估。9月9日,刘冰主任所带领的血管外科团队顺利为该患实施了腹主动脉瘤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和双肾动脉支架置入术,既解除了动脉瘤破裂风险,又完整保留了双侧肾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正常供血,手术历时约3个小时。手术通过双侧股动脉穿刺完成,将创伤程度降到最低,患者术后仅可以看到双侧腹股沟的穿刺点,真正达到了“精准”和“微创”。该类型“订制支架”的使用在我省为首例,就全国范围而言,也仅50余例。

刘冰教授介绍,腹主动脉瘤是腹主动脉的病理性扩张。就直径而言,其增大至正常直径的1.5倍以上,就可以定义为“腹主动脉瘤”。常见的腹主动脉瘤为“真性腹主动脉瘤”,其发病的高危因素与心脑血管疾患有高度重叠性。腹主动脉瘤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腹主动脉瘤的主要风险在于其不可预知的破裂,且腹主动脉瘤破裂后死亡率极高。大多数腹主动脉瘤患者是在无意间发现腹部的搏动性肿块进而就诊,或者通过体检发现。对于急诊入院的腹主动脉瘤患者,往往都是先兆破裂,或者已经破裂,但其中只有20%-30%的患者明确曾经被诊断为腹主动脉瘤。如腹主动脉瘤已经破裂入后腹膜,出血量不大,则会在局部形成血肿,如此时就诊,死亡率尚高达40%-50%,但腹主动脉瘤如再次破裂,则死亡率增加,超过90%;院外破裂且已出现休克的腹主动脉瘤患者,即使有完善和快速的诊疗条件,生存率依然小于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