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是第十四个“世界过敏日”,为了提高广大市民对过敏性疾病的认识,尤其是北方地区春夏交替之际如何有效地预防皮肤过敏等问题,“世界过敏日”当天,哈医大二院皮肤科组织了一场以“科学防治、降低过敏”为主题的义诊和咨询活动,为市民进行免费诊疗和健康指导。义诊当天正值周末,参加义诊活动的患者以老人和小孩为主,其中虫咬皮炎、紫外线过敏患者居多。
据哈医大二院皮肤科主任栗玉珍介绍,入夏以来,随着气温逐渐升高,蚊虫的出没也变得更加频繁,加上学生们进入了暑假,家长们经常带着孩子外出踏青游玩,导致不少哈市市民相继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蚊虫叮咬后皮炎,医学上称之为“虫咬皮炎”。
栗主任解释说,虫咬皮炎是昆虫叮咬后发生的局部皮肤过敏和炎症反应,被蚊虫叮咬后可在皮肤上出现丘疹、风团或瘀斑,自觉剧烈瘙痒;婴幼儿皮肤娇嫩,被叮咬后可出现血管性水肿,包皮、手足、面部等部位容易受累,严重者甚至出现全身过敏反应。专家建议:夏日出行时,一定要注意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对于“虫咬皮炎”症状轻微的患者可以遵医嘱,在局部使用药物涂抹,过敏反应重的患者则应该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脱敏药。
此外,近年来每逢冬季,不少哈市市民为躲避严寒,纷纷到海南三亚享受阳光沙滩,在阳光下晒足三个月,可是部分北方人低估了海南的紫外线,没有做好防晒措施和晒后护理,出现不同程度的晒伤,再回到哈尔滨“养伤”。
日前,冰城哈尔滨也迎来了自己的炎炎夏日,连续一周的三十几度高温让哈尔滨人有些措手不及。刘女士在三亚暴晒后出现的“紫外线过敏”刚刚养好,色沉还没消退,这回又晒伤了。刘女士来到哈医大二院皮肤科就诊时,皮肤暴露部分出现了猩红色斑,边界鲜明,尤其是颈后皮肤最为严重,出现了水肿、水疱,伴有灼痛感。栗主任详细询问了发病过程后,诊断为“日晒伤”,也就是俗称的紫外线过敏。
专家强调,日晒伤是由于强烈日光照射后,暴晒处皮肤发生的急性过敏和光毒性反应。建议广大市民夏季进行户外活动时,一定做好基础防晒措施。一般不宜在上午10点到下午2点光照强烈时刻外出。一旦出现晒伤,主要以消炎、安抚、止痛为原则采取局部外用药物疗法。由于引起过敏性疾病的原因很复杂,所以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控制症状的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