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17日,由黑龙江省医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黑龙江省预防医学会联合主办,哈医大二院承办的“黑龙江省妇产科年会、黑龙江省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委员会暨第八届全国妇科微创经验技巧学习班”在哈尔滨隆重召开。来自省内的妇产科医护人员500余人参加了本届年会。黑龙江省医学会秘书长焦广宇教授、哈医大二院院长张斌教授、上海仁济医院狄文教授出席大会并致辞,大会同时邀请到30位国内知名妇产科专家作精彩学术讲座和手术视频演示。会议由黑龙江省医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哈医大二院妇产科主任李佩玲教授主持。


本届年会上,与会专家们重点探讨了内镜在生殖内分泌、妇科肿瘤、产科和盆底手术中的应用,通过专题研讨及现场手术演示,聚焦微创手术及盆底手术的操作技巧和疑难问题处理,并围绕妇产科学研究前沿与适宜技术等问题进行探讨与研究,旨在更新我省妇产科同仁微创诊疗新理念,推进地区医院妇产科疾病的诊疗水平。会上提出,妇科疾病的治疗应遵循规范化、个性化的治疗理念,确保每一位患者都能得到安全、科学、合理的诊疗。同时,李佩玲主任发出倡议,呼吁关注女性盆底功能性障碍疾病,关爱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关爱女性健康 解除女性的“难言之隐”
提到妇科疾病,人们首先想到是妇科肿瘤、妇科炎症这些,而对尿失禁、盆底器官脱垂、性功能障碍等盆底功能性障碍疾病却是知之甚少。据李佩玲主委介绍,近年来,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因生育、疾病、衰老等原因造成的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多,有数据显示,在已婚已育的女性中,盆腔器官脱垂的比例约为40%-50%。
据了解,女性盆底主要有三层肌肉和筋膜组成,起封闭骨盆出口,承载和支持盆腔内器官的功能。就像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会松弛一样,盆底肌和韧带随着年纪增大也会松懈,而出现子宫脱垂、阴道壁膨出、压力性尿失禁、排便障碍等一系列问题。
盆底重建术,是针对女性盆底器官脱垂疾病引起的排尿排便困难、尿失禁等症状的手术方法。国内妇产科开展盆底修复手术始于2003年,发展至今,诊疗理念和手术技巧正逐步更新。2009年,哈医大二院妇产科主任李佩玲率先完成黑龙江首例盆底修复手术,填补了省内在该项手术技术上的空白。迄今为止,该术式已帮助我省300余位女性患者摆脱疾病困扰,大大提高生活质量。如今,哈医大二院妇产科已成为全省规模最大、最权威的妇科盆底疾病诊疗中心,尤其针对高龄、复发、合并症较多的盆底器官脱垂的女性患者,术后恢复最佳,并发症的发生率最低,随访时间最长。
盆底功能性障碍疾病并非老年人专属
虽然盆底疾病不像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疾病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但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患者的生活与人际交往,并且随着症状的发展,会出现咳嗽、大笑、快走就会憋不住尿,出现尿裤子的现象,有的甚至不仅尿控有障碍,子宫和阴道前后壁等器官也会随时脱出体外,让女性产生焦虑、尴尬和沮丧等各种不良情绪,严重影响社会交往。
李佩玲主委强调,盆底功能性障碍疾病不只是老年人的专属疾病,不少生完孩子的高龄产妇也多数存在这个问题,但往往因年轻人压力大,工作繁重而忽视,老年人往往意识不到这种现象其实是疾病。所以因盆底功能障碍导致的尿失禁、阴道前后壁膨出、子宫脱垂等诸多并发症,不仅严重损害了女性身心健康,影响生活质量,也成为不少女性的难言之隐。
推广妇科微创诊疗技术 造福龙江百姓
为更好地推动我省妇科微创手术的发展,本届年会为期三天,是本年度黑龙江省举办的规模最大、手术演示最多的妇产科学术会议,共邀请到30位全国各地知名妇产科专家,进行精彩的学术讲座解析妇产科领域的热点问题、分享临床诊治经验,并进行实时的手术直播。
会议共安排20台精彩的手术演示,通过会场大屏幕,将腹腔镜下保留神经的宫颈癌根治术、腹腔镜下晚期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核除术、腹腔镜下子宫内膜癌全子宫切除术+双侧附件切除术+腹主动脉淋巴结清扫术、阴道癌腹腔镜下全子宫+双附件+阴道切除术+腹膜代阴道成形术、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的盆底重建手术、阴道缩紧手术和小阴唇整形术等高难度手术的精彩手术过程直接呈现给现场参会人员,受到参会人员的热烈欢迎。大家纷纷表示,不仅学习到临床手术操作技巧,而且领略到专家们随机应变的手术能力,为回到基层工作中开展实际工作,服务当地百姓掌握了新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