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腔起搏器(CRTD)是目前临床治疗部分心力衰竭病人的有效措施。左室电极的植入是三腔起搏器植入技术的关键。近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胸痛中心病房主任张丽丽教授、陈延军教授和肖模超副教授利用双导丝技术成功为一名心衰患者植入CRTD的左室电极。
患者屈某,女,69岁,呼吸困难七年余,多次因“心力衰竭”入院治疗,曾在四院明确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 心力衰竭”。七年来患者反复入院治疗,长期口服应用各种药物,但仍未能阻止病情的恶化。今年5月,患者再次就诊四院,经充分抗心力衰竭治疗后,心功能改善,患者的心脏彩超提示心脏扩大,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75mm,左室射血分数为35%,心电图QRS波时限130ms,窦性心律下频发室早,短阵室速。张丽丽主任会诊结合患者以上情况,判定该患者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适应症,建议患者行永久起搏器(CRT-D)的植入术。通过对患者及家属科学讲解,患者欣然接受了起搏器治疗。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手术如期于2016年5月13日进行。冠状静脉造影后,提示植入左室电极的靶静脉均不理想。侧静脉短小,不适合植入左室电极。侧后静脉与冠状静脉主干成90度直角弯,左室电极几次植入均未跨过直角弯,手术进入困境。如果放弃冠状静脉植入左室电极的术式,意味着患者不是转入心外科进行心外膜植入左室电极,就是彻底放弃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外科植入给患者带来巨大的手术创伤,有可能患者放弃再同步化治疗;再次进入药物治疗的尴尬处境。经过反复体位投照及结合冠脉介入经验,张丽丽主任及陈延军主任提出靶血管双导丝植入方案,以增加支撑力,便于电极通过直角弯。双导丝植入靶血管后,左室电极导丝成功植入侧后静脉,测试阈值、感知、阻抗均理想。当时导管室的气氛一下活跃起来,这意味着患者CRT-D的手术基本大功告成!接下来的右房、右室电极植入非常顺利。终于获得了手术的成功。
张丽丽主任说,CRT植入操作复杂,技术难度大,尤其是左室电极的植入一直是技术的难题,术中并发症包括左室电极导线植入未成功,冠状静脉夹层,慢性阈值增高、心脏压塞等。术后并发症包括左室电极导线脱位、膈肌刺激等。面对具有一定难度和风险的手术,张丽丽教授等医生术前进行了科学、周密的手术方案设计。术中又与心内科冠脉手术专家陈延军教授合作,利用冠脉介入手术的双导丝技术成功完成了高难度的手术,经过术后随访,患者心衰症状明显好转,左室舒张末径开始回缩。手术为患者带来了福音,同时也为CRT-D左室电极的植入技术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