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我爱你!”
“你说啥?我听不清。”
小宋5年前开始就越来越听不清别人说的话了,反而在人群嘈杂的地方能很容易的分辨人们在说什么。想听的听不清,不想听的却听得太清楚了,这困扰了小宋很久,看了很多医院都没有查明白自己的耳朵是怎么了,直到12月找到一院耳鼻喉二病房主任张天虹教授。经过详细的检查张天虹为小宋确诊一个十分罕见的病,镫骨性耳硬化症。
镫骨长的像马镫,只有2.6-3.4毫米长,重量仅为2-4.3毫克,是人体内最小的骨骼,位于中耳腔内,外面链接砧骨,负责在一个极小的薄膜上把声波的振动震动传递给耳蜗。镫骨硬化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疾病,病因不明,多发生在白种人中,黄种人十分罕见。因为这种病例很少,且患者多为缓慢的听力减退及低音性耳鸣,没有耳闷、耳漏等其他耳部症状,张天虹教授介绍,耳科医生很难通过检查发现,但患者在一般环境中分辨语音困难,在嘈杂环境中听辨能力反而提高,这种现象称为韦氏误听,是耳硬化症的一种特性。
张天虹教授在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后,根据小宋的电测听检查结果为双耳中度传导性耳聋,在1kHz-2kHz骨导呈切迹样下降即卡氏切迹,音叉检查骨导明显强于气导,CT检查颞骨为气化型乳突,诊断其患有双耳硬化症。
耳硬化症是指原本的骨质发生退化,产生新的海绵状骨质增生,侵犯前庭窗、镫骨周围,由于新生的骨质很硬,没有弹性,使镫骨活动受限或固定,丧失了传导声波的功能。其治疗方式主要是为患者更换人工镫骨,即可恢复听力。由于镫骨十分微小,且置换手术需要在细小的耳道内实施,手术风险大,有不可逆的感音神经聋、永久性眩晕及面瘫的风险,对手术医生的经验和医院的综合实力都有很高的要求。
13日,张天虹教授同上海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医院陈兵教授,共同为患者行右耳镫骨重建术。术中,张天虹教授在全麻下行耳内切口,采用镫骨小窗技术对镫骨进行部分切除,植入一个钛合金的人工镫骨连在镫骨小窗和砧骨长脚之间,代替硬化的镫骨,恢复听骨链的正常传音功能,重建听力,目前患者听力显著提高。3个月后将为患者左耳镫骨重建,让患者的双耳都能恢复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