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健康 > 正文

医疗健康

四院胸外科利用3D打印技术完成复杂肺门肿瘤手术

时间:2015-07-03 14:55:304  作者:刘宇  点击:

哈医大四院胸外科二病区国内首次利用3D打印技术完成复杂肺门肿瘤手术。哈医大四院胸外科主任崔键教授利用3D技术成功打印出一名复杂肺癌患者的3D肺脏模型,并已成功实施了手术。

近日,72岁来自哈尔滨的刘大妈开始出现持续咳嗽,在家人的强烈要求下刘大妈接受了胸部CT扫描,不幸的是扫描发现其左肺上叶不张。哈医大四院胸外科二病区崔键主任为刘大妈做了详细检查,发现刘大妈肺门部长有肿瘤。崔键主任建议刘大妈接受手术。但对于手术刘大妈及其家属很有畏惧感。因为刘大妈年纪比较大,而且还有高血压、心脏病,最重要的是家属担心此类肺门处肿瘤手术难度较大,常规的肺叶切除非常困难。

鉴于刘大妈的病情需要,崔键主任决定利用3D打印技术将刘大妈的肺部打印出来,帮助她更好地完成手术,降低手术风险。病人接受多排螺旋CT检查得到高质量的肺部影像,同时应用三维重建软件重建出高质量的3D数字模型,再通过3D打印机就可以在术前制作出与患者体内情况一致的肺部模型。医生通过这个模型清楚了解患者复杂的身体结构,可以极大降低术中严重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崔键主任介绍,肺门部肿瘤位于肺的根部,常规CT很难分清肺门部肿瘤与周围血管的关系,这样手术的风险极高,且失血较多。而3D打印出刘大妈的肺部之后,就相当于拷贝了一个立体、完整的刘大妈的肺出来,医生通过模型可以清晰明确肿瘤的真实位置以及肿瘤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可以更精确地手术。

刘大妈及其家属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后,崔键主任团队与东北林业大学三维数字化技术研究所邱兆文教授团队通力合作,打印出了刘大妈病肺的3D模型。从3D模型中医生还发现刘大妈的血管是畸形的,这根血管一般人是不存在的,而刘大妈恰恰在左侧胸腔内存在着一条从左侧锁骨下动脉分支出的一条粗大的血管,这个地方本来并不会有血管,如果不注意,手术中就可能误损伤到这根血管。3D打印就是能将患者病肺及其病侧胸腔内的情况最大可能地复原出来,手术前就可以根据这个模型来设计该切断哪根血管、支气管,切除哪个区域,将损伤降到最小。同时医生术前就可以发现畸形,在手术中提高警惕,防止损伤。在3D模型的帮助下,崔键主任医师的手术团队顺利地为刘大妈进行了肺叶切除手术,目前刘大妈在顺利康复之中。

刘大妈的这次手术是以医学影像学和3D打印技术为载体的计算机辅助精准手术。崔键主任表示,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医学进入了精准时代,越来越多的医生不再单单只依靠多年经验,而是将计算机辅助技术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之中。患者影像重建、3D打印模型的过程中,临床医师和放射学医师、计算机专家合作发挥其专长,共同为患者治疗服务,这本身就是提高临床医师技能的好办法。在高年资医师的指导下,低年资医师和广大学生能利用3D打印出的精准模型理解手术意图,锻炼电视胸腔镜下的空间感和认知度,从而减少手术风险、提高业务技能。如果怀疑是肺肿瘤早期,采用3D打印技术联合精准胸腔镜下的肺段切除术,还可以在术中明确结节是否是恶性肿瘤,同时可以实现“诊”和“治”一次性解决,从而消除患者及家庭的恐惧和心理负担。这必然会使更多的患者受益。

3D打印技术是一种革命性的技术创新,它能打印任何形状的物体,这一技术对于个体化要求程度极高的医学是极其重要的,其所涉及的研究和成果惠泽于精准外科手术的实施和普及,尤其适用于医学植入术、复杂的电视胸腔镜肺脏手术等方面。

另外,崔键主任建议:对于年龄在50岁以上人群,特别是有高危因素及家族倾向者,无论男女及有无吸烟史,首先应该做一次胸部低剂量CT筛查,如发现肺部有可疑结节,则需要定期随访检查。和其他恶性肿瘤一样,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在目前阶段仍是提高肺癌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最有效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