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承担一项《植物化学物质预防及抑制恶性肿瘤的机制及应用》的课题中,哈医大附属第四医院普外科主任刘明教授在国内外首次锁定树莓预防肝癌生长的两个特异性蛋白质作用靶点,同时发现越橘提取物可降低大肠癌细胞的侵袭能力。相关系列研究成果曾先后3次获黑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奖,并于近日又获2013年度中国抗癌协会科技进步3等奖。
在我国,随着生活习惯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大肠癌和肝炎后肝癌的发病率显著增加,其中尤以后者的发生排序世界之首。当前,恶性肿瘤的诊疗水平虽有大幅度提升,但其预后仍不尽人意。本着“预防为主”原则的刘明教授,早年曾就读于美国康奈尔大学,熟练掌握了天然植物抗肿瘤的先进技术和方法,回国后继续深入发掘越橘、树莓、葡萄等果蔬中抗癌成分及其药效,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天然植物提取物三重抗肿瘤机制”学说,证实了多种植物化学物质通过交互作用可抑制恶性肿瘤细胞生长。
在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刘明教授和他的课题组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其中包括:对树莓及越橘的传统提取工艺不断改进,建立了先进可靠的丙酮萃取法,确保了天然组分的稳定。应用含有树莓的饲料喂养实验大鼠,发现树莓可使其肝癌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减弱,并使抑癌基因野生型p53的表达增强,从而显著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在国际上首次成功锁定树莓抑制肝癌生长的两个特异性蛋白质作用靶点,从而为原发性肝癌蛋白质靶点药物的研发提供了理论基础,使切断乙型肝炎向肝癌转变的过程成为可能。在模拟人体上消化道的理化环境下,成功制备出大肠可利用的越橘提取物,可抑制大肠癌细胞的增殖,降低大肠癌细胞的侵袭能力。进一步的实验证明,越橘提取物可减少过氧化氢对大肠癌细胞造成的DNA损伤,从而说明其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功效。
上述成果已在省内多家三甲医院及专科医院的肿瘤内科、结直肠外科及消化内科大范围推广应用,治疗病例1500余例,其中摄入树莓提取物一年以上的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指标明显好转,且通过两年随访,肝癌的发病率显著下降;服用越橘提取物一年以上的家族性肠息肉病人,则未见大肠癌的发生。本项目共发表SCI论文15篇,其中一篇已被引用超过200次。“预防原发性肝癌的树莓提取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一项。
就此,有专家评价指出,新药研制始终是我国医药卫生领域重大战略目标之一,对于恶性肿瘤的化学防治,传统的科研思路多集中在单一化学药物合成及功效方面,而忽略了对天然植物尤其是水果、蔬菜药用价值的开发。刘明教授的工作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为人类在艰难的抗癌之路上提供了新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