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医大 > 正文

媒体医大

【转自《健康报》】徐秀玉:仁心大爱成就龙江医界传奇

时间:2013-09-06 09:08:064  作者:外界媒体  点击:

 

作为人大代表,徐秀玉院长在列车上开展调研

  她,有着赤诚爱党,坚忍不拔的大忠之心;她,有着锐意进取,不畏艰难的大智大勇;她有着海纳百川,德为人先的大家风范;她,有着服务人民、造福社会的大爱情怀。虽然她只是一个小女子,但她却用智慧承载了太多的“大”内涵,她就是连续两届全国人大女代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徐秀玉。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徐秀玉竭力履行代表职责,关注百姓就医难题,建言献策让利于民。作为医院的掌舵人,徐秀玉夙兴夜寐,付出超乎常人的努力,获得蜚声业界的巨大成就。徐秀玉是很多人的定心丸,而她自己的定心丸似乎只有不停的工作,她热爱肿瘤防治事业、爱病人、爱员工、爱医院,满腔大爱,但她唯独忘了爱自己。


“我是一院之长,这就意味着许下一个承诺”


  2013年8月20日下午,星期一,医院院务会照常召开,会上徐秀玉布置了几项医院近期的重点工作,而后她又就多年来医院的建设发展,及在这个大家庭中和大家共同取得的成绩做了意味深长的讲话,笑容格外幸福。话语概括性极高,简洁温暖,掷地有声。没有人知道,就在这一天中午,她刚刚被确诊罹患乳腺癌,一天后,她就在自己一腔热爱的家园接受了手术。这也体现了她雷厉风行的处事风格。  
  手术当天,病房、手术室外都挤满了闻讯赶来的职工、患者和医界的伙伴,任凭怎么维持秩序,大家就是久久不肯散去。因为在大家心目中,她不仅仅是一位令人敬仰的好院长,更是一个给了无数人力量的好大姐,是自己至亲至爱的亲人。大家都想留下来为她做点什么,哪怕只是让她看到自己一眼,看到大家在为她祝福加油。  
  徐院长病了,大家相互什么都不说,但都默默地留下了眼泪。这时大家才惊醒,这个足迹踏遍龙江大地、推动龙江肿瘤防治事业迅猛发展的她,这个整日穿梭在医院各病房、为职工为患者殚精竭虑的她已经两年没有体检。于是大家开始深深的自责,无法原谅自己。自责以外,更多的是心疼。大家已经习惯了她像顶梁大柱一样的存在,当她躺在病床上,大家才眼含热泪的看到,扛起那么多重任的那双肩膀原来如此单薄,那个开拓进取给医院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身躯原来如此瘦弱,职工患者和这位人人爱戴的好院长之间的深情厚意此时升华。  
  “我是肿瘤医院的一院之长,这本身就是一种承诺,对患者、对职工、对龙江百姓的一个承诺,我必须发展好医院,发展好肿瘤防治事业,一刻也不能停歇。”正是为了实现这一承诺,徐秀玉从2003年9月始任哈医大肿瘤医院院长的十年间,夜以继日,殚精竭虑,将肿瘤医院从十年前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医院,打造成为如今在全国肿瘤专科排行榜中名列第八的现代化肿瘤防治航母。职工感谢她,因为她带领大家过上了好日子。患者感谢她,因为她让他们重获了新生。社会上都说,徐秀玉又创造了一个奇迹,但她却累坏了自己。


“能为党和人民做点事,是我最大的幸福”


  得知徐院长生病后,熟悉她的人无不说她太操劳了,太累了。与生俱来的坚韧,指引她前进的脚步从不停歇,只要认准了方向,哪怕遇到更多困难和挫折,也不会放弃。在坚定信念的支撑下,她带领全院,克服了一个又一个无法想象的困难,实现了一次又一次历史性的跨越。     
  她高瞻远瞩抓住机遇几次扩建拓展医院空间;大力引入培养尖端技术人才;率先引进亚洲第一台v-mat、世界最先进的pet-ct,占领肿瘤诊治制高点;她任职的十年间,医院占地面积从2003年的10.6万平方米拓展到如今的23.35万平方米;开放床位由734张扩大到2135张;至2012年医院门诊量27.5万人次是2003年的7.5倍,年出院病人量达8.4万人次是2003年的7.4倍,年手术量近2.7万例是2003年的7.6倍;建立起与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联合培养意向,保持与美国匹兹堡大学的密切关系;职工福利大幅度提高,生活幸福美满;如今建筑面积10.3万平方米的新门诊综合楼即将落成,为未来新增综合学科、医院科学转型奠定了基础。  
  十年间,她使医院由过去低矮破旧的建筑变成了现在的摩天大楼,目前医院无论是医疗技术优势、设备优势、开放床位、占地面积、经济收入都已进入全国肿瘤医院的先进行列。医院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走出了一条科技领先、专业精细、信息数字化的品牌发展之路,谱写了肿瘤医院新的篇章。     
  在担任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期间,她遍访民情,呕心沥血。每当基层调研时,百姓紧紧握着她的手,亲切地叫她“徐代表”。为了拓展调研的范围,探索有益的调研方式,她曾坐上火车,向来自四面八方的旅客发放调查问卷。2011年,她提交了《关于解决药品“降价死”问题的建议》,为了使建议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她收集了很多降价后便消失、继而改头换面重现市场的旧药瓶,并且将收集的这些旧药瓶带到了“两会”。因此被媒体称为“两会上的收藏家”。她所提出的《关于统一基本药品价格的建议》、《加大问责处罚力度杜绝虚假医药广告》等议案,触及了一系列热点社会问题,真实地反应了群众的呼声,得到有关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作为全国基层医疗界为数不多的女代表,她把人民代表为人民的神圣职责与医院承担的社会公益责任完美的结合在一起,用自己的真情、爱心、责任传递着群众对政府的期望,传播着政府对人民的关爱。  她就像一本内涵丰富的书,永远向人散发着巨大的能量。患者因为她的鼓励变得坚强。职工因为她的领导,人生的舞台变得闪亮。多少次艰难困苦,多少次咬紧牙关,每当回首,徐秀玉不无感慨,“是苦,是累,但是想想却从不后悔”。曾有人问她最大的幸福是什么?“能为党和人民做点事,能为职工谋福利,能为病人解除痛苦,这是我最大的幸福。”徐秀玉对自己的幸福这样定义。

“深沉厚重的爱,是前行的灯塔”


  没有大爱难成大业。透过徐秀玉蜚声业界的成就,进一步的走进这位优秀女院长的内心。大家更加清晰的发现,这股震慑我们的强大能量正是来源于她对百姓、对患者深沉厚重的大爱情怀。  
  2010年4月,她在黑龙江省方正县义诊宣教的过程中,发现贫困患者陈延宝,这个30多岁的不幸青年,从小父母双亡,又患上罕见的下颌骨巨大肿瘤,徐秀玉来到他家为他诊治时发现,其拳头大小的肿物突出口腔,破溃流血,痛苦不堪的他曾用刀片切下肿物,血流不止……看到这种情况,徐秀玉当即决定救治这位命运悲惨的患者,为他托起健康的希望,最终陈延宝手术成功重获新生。  
  徐秀玉始终倡导“坚持公共卫生的公益性质,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宗旨,她先后到牡丹江、鸡西、五常、肇州、双城等地进行农村卫生建设情况、农民就医条件的专项调研,看到基层的医疗条件,她深感支持基层卫生建设和缓解农民看病难是她义不容辞的责任。她先后组织开展了“肿瘤防治龙江行”、“肿瘤防治宣传周”、“海燕进社区?健康龙江人”等大型公益活动;实施了免费培养基层医疗人才计划、帮扶乡镇医院爱心工程,免费培训基层医务人员4000余人次,为基层百姓留下了一支“不走的医疗队”;相继向密山县人民医院、海林市人民医院等基层医院无偿提供了价值700余万元的设备,缓解了当地农民看病难的问题。2002年至今,她带领医务人员,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深入到乡镇、林区、矿区、垦区,足迹遍布龙江大地,先后下乡义诊1700余次,行程近16万公里,义诊服务累计45000多人次,她所主张的许多健康教育活动如今已逐渐成为传统,成为哈医大肿瘤医院的公益品牌,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和认可,为广大基层群众筛查、诊断、治疗肿瘤做出了极大贡献!  
  患者每每遇到困难都会想到“徐代表”、“徐院长”,在她看来,患者的疼痛就是自己的疼痛,因此哪怕只是几十块钱的小问题,只要患者求助,她都会一一解决。因为心怀患者,她看得到患者在排队的区域没有休息的椅子,因为心系患者,她看得到患者取药的路线有些迂回……  在她的日历上从来没有节假日,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已成为习惯,更不曾看过一个完整的春晚,除夕夜不是去慰问值班的医护人员,就是去探望贫困的患者。她常说,“在信念、追求和人民的需求面前我别无选择。” 徐秀玉是大家心目中的英雄,怕耽误大家工作,住院治疗期间,她拒绝医院职工在上班时间的探望。一趟,两趟,三趟……徘徊在病房外的职工们心中满满的都是惦念。     
  “我见到院长了!”职工们的心放下了!病床上的她面对大家的关怀,依旧目光坚定、笑容满面,传递给人温暖和力量。这种力量会让人重新审视这个世界,重新认识自我,重新定义未来。这种力量更让人禁不住去思考,似乎我们需要重新构建、解读的,不仅是她成功的秘诀,更是她仁心大爱带给我们的人生感动。  
  徐院长总是传递正能量的形象太深入人心了,大家纷纷说,面对这次疾病的考验,徐院长不但会勇敢面对,她还会把这种切身之痛转化为一种动力,使哈医大肿瘤医院的医疗更完美、服务更贴心。紧紧握住徐院长温暖的手,大家清晰的感受到了她那超越平凡的力量,下一个目标正在升起,等待着她去书写新一个梦想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