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哈尔滨医科大学精准扶贫破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难题
时间:2015-12-25 10:22:404 作者:杨海全 点击: 次
|
|
“病倒一个人,就塌下一个家。”这或许是不少群众贫困的原因。如何有效遏制和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已成为黑龙江推动精准扶贫急需解决的难题。哈尔滨医科大学及四所附属医院通过大力实施“互联网+医疗”,进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避免该省贫困地区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实现确保到2020年贫困县全部摘帽、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贡献力量。 哈尔滨医科大学及各附属医院自2014年起先后选派两位优秀青年干部赴同江驻村扶贫或任村“第一书记”,切实解决贫困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党建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学校充分发挥医疗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对贫困地区的医疗帮扶工作。在黑龙江省卫生计生委的统筹带领下,学校四所附属医院目前共有协作医院452家,涵盖黑龙江28个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县县级医院,其中对口帮扶协作医院9家,通过开展专家下乡义诊、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基层医院建设、创建医疗协作医院、医护人员免费进修培训、健康知识讲座和健康宣教等形式,以“保障扶贫户”、“扶贫低保户”、“低保户”、“五保户”等四种贫困户享有基本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为目标,帮管理、传技术、带人才、扶学科,着力解决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努力提高黑龙江省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水平和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据介绍,“十三五“期间,哈尔滨医科大学将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精准扶贫,运用网络远程医疗会诊,把贫困人群纳入信息网络,在28个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县中选出8个县作为重点医疗卫生扶贫对象,积极为对口帮扶贫困地区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服务。学校将充分发挥一批知名专家思维活跃、视野宽阔、科研水平强、成果转化率高、对外联系广的优势,把项目引进来,把人才带起来,把经济搞起来,积极为对口帮扶贫困地区破解医药卫生难题,提供高科技、高附加值、高利润的医药项目,切实落实党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总体要求。 继续巩固学校“三下乡”、“博士团下乡义诊”等工作,将学校整体扶贫工作与各附属医院定点扶贫、对口支援等工作紧密结合,免费为贫困地区医院进修人员进行培训,积极落实国家、黑龙江省对贫困地区援助项目,组织医疗队到贫困地区开展诊疗服务、临床教学、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的人才帮扶活动,逐步提高县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以及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医药服务能力与水平。 选派优秀中青年干部驻村扶贫或任帮扶村“第一书记”,加强帮扶地区与哈尔滨医科大学的沟通与交流,将帮扶地区的实际情况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学校,使帮扶工作的针对性更强,效率更高,效果更好,为帮扶地区真正解决实际问题。 进一步加大对口帮扶地区的医疗卫生硬件建设。帮助贫困地区加强县级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条件,免费提供医疗器械与药品,帮助贫困地区疾病预防控制、妇幼健康等公共卫生机构建设。同时,充分利用各个附属医院“互联网+”信息化建设平台,建立哈医大与对口帮扶贫困地区点对点、点对面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实现信息共享和服务协同,使帮扶地区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推进重大疾病保障工作,加快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对于帮扶地区患有重大疾病的贫困群众,哈医大附属医院将建立专门医疗档案进行随诊,同时各附属医院将开通绿色直通车服务,通过政策支持或捐助等方式减免部分医疗费用,减轻医疗负担,逐步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全面加强帮扶地区公共卫生工作。大力推进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贫困地区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提高帮扶地区出生人口素质。加强疾病防治工作,提升贫困地区艾滋病、结核病、食源性疾病和地方病防控能力和水平。加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不断提高群众健康水平。 实施助学扶贫,支持勤工助学。帮扶地区考入学校统招本科或研究生的学生,学校将根据学生表现及家庭经济状况结合助学贷款、勤工俭学等方式,实行学费减免政策,切实解决在校贫困生因贫辍学、失学问题,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链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