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回眸 展望——哈医大“四进四信”专题教学再扬帆
时间:2016-05-01 17:00:134 作者:乔蕤琳 点击: 次
|
|
回顾2015年5月中旬以来,哈尔滨医科大学按照省委、省高校工委部署,全面启动“四进四信”专题教学工作,从研究课程设置、考试考核形式、考试题库的建立、政策支持等实质实际问题的解决入手,到逐步实施推进,如今四进四信工作已经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形成了长效机制。从实际情况和成效看,也形成了“四进四信”专题教学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呈现出入耳入脑入心的喜人成效:学生到课率98%,听课率超85%;全校10个基层党委和5个直属党总支所属的243个职工党支部均开展了“进支部”工作,参加“四进四信”内容学习的在岗党员达到了90%以上等等一系列可喜可赞的局面。 领导重视是根本,部门合力是关键 自2015年5月13日,省委召开在全省高校开展“四进”、增强“四信”工作动员部署大会,并下发实施方案后,哈医大作为先行试点的15所本科高校之一,学校党委高度重视,迅速落实。当天下午,由校党委田文媛书记亲自召集教务处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研究调整本学期教学计划,安排专题教学。校党委迅速召集党委常委会议,研究贯彻意见,讨论通过《关于在全校深入开展“四进”、增强“四信”的实施方案》。杨宝峰校长强调“四进四信”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不但要及时开设,而且要务求实效,校党委全力支持。田文媛书记和有关领导,到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教师进行座谈,校党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曹景文教授牵头,召开了以“概论”教研室教师、法学教研室教师等为主的工作会议,对专题教学进行周密组织。 在时间紧、任务重、人员不足,没有统一教材的情况下,组成了以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学院部分教师为骨干力量,学校宣传统战部、组织部、学工部等领导、组织、参与实力较强的宣讲团队,大家全力以赴进行集体备课: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多次进行研讨,确定各专题讲座大纲,相互交流教案、精心准备讲稿、书写经验笔记,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所有教员克服各种困难,高质量完成了授课前的一切教学准备工作。 领导的高度重视、各个部门的齐心协力保证了学校“四进四信”工作扎实起步。截止目前,10余人次教师完成了352课时教学、讲座,保证了全校大三年级所有专业的全覆盖,全校所有教工支部的宣讲工作也正在走向深入。 教者四信先行,课堂引领精彩 “四进”是手段,“四信”是目的。做好“四进、四信”工作的关键是解决信的问题。教师通过集体备课,进支部先学先悟,教师自己真学真信,是保证教学、宣传实效的关键。 徐连英老师深有体会地说:“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专题”课开设整整近两个半学期了,我讲授的是其中的一个专题“中国梦”,我觉得要讲好这个专题,从教师的角度需要做到:要有坚定的信念,在课堂上要传播正能量。思政教师站在讲台上要有一个气势,以此来控制整个课堂的气氛,而这个势就是自身坚定的信念,你愈坚定,就越会影响到学生。如果教师含糊其辞,犹犹豫豫,学生会毫不含糊、毫不犹豫地把头埋进“内外妇儿”书里。徐连英老师至今谈起来还对当时课堂上那一幕幕激动不已:在药学上完“习专题”课后,一个女同学走到我面前说:老师,当你讲到尼泊尔地震、利比亚撤侨时,我都掉泪了;在省医院预防专业上完课后,后面一个男同学站了起来,一边拍手一边说:好!!尤其令我感动的是,在医大一院B班上完课后,有两个男同学站起来鼓掌,说讲的太好了,令我没想到的是,当我收拾完多媒体课件往外走时,这两名男同学站在走廊的尽头,他们一边鼓掌一边说老师:讲的好,我边走边给他们鞠躬,掌声一直陪伴着我走下楼梯,拐弯后才消失。为什么学生会有这样的举动,一句话:就是正能量。我讲中国梦要讲中国精神,要讲中国力量,我用一些例子来支撑我的授课内容,而这些正能量的内容的确能打动学生。 “习近平思想专题课”给张赫楠老师也留下了许多难忘的精彩瞬间。她难忘,当她问同学们幻灯片上展示的照片是谁时,同学们齐声喊出“习大大”这一亲切的称呼;她难忘,当她为同学们介绍习总书记提出的“法治中国”内涵时,同学们流露出的认同目光;她难忘,当总结推进“依法治国”面临的问题时,同学们严肃的面容;她难忘,对宪法权威如何维护上,针对案例的火热讨论;她难忘,当邀请学生谈一谈如何做到自觉守法时,同学们朴实的话语;她难忘,下课后仍然对感兴趣的问题不断追问地同学;她难忘……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黄永柏通过“专题课”进课堂,对其必要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他说,作为“四进”工作的关键一环“进课堂”工作开展以来,高校师生员工的主流是积极主动的,出现了学习的热潮,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但是其中也夹杂着一些异样的声音:认为“政治理论学习是走形式,一阵风过去拉倒了”,认为“和自己的专业没什么关系”,认为“大学生不关心政治不行吗?”,“习近平思想都是关涉国家大政方针,不知道对我们大学生的生活、就业、前途有哪些实实在在的影响”等等,以上归结一句话,就是学习到底有什么用?对于这个看似是虚的问题,必须给予实的有力回答,看似是不争、不必要回答的问题,如果不能给予令人信服的回答,可以说后面关于习近平思想的具体内容的学习就会因为兴趣不足、关注不够、浅尝辄止而使整门课程的学习流于形式。可以说,尽管本门课程已经开设两轮,关于学习必要性的问题仍是需要解决特别是亟需给出令人信服回答的关键问题。他认为,对于这个尖锐而关键的问题,简单化的回答没有说服力,政治的说教又显空洞和乏力。他从西方政要和媒体对习近平及其思想的评价令人震撼和发人深省,领导人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必须给予足够估计和重视,习近平思想回答了大学生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习近平成长经历及思想方法对大学生具有示范意义,习近平思想深厚的学理根据彰显魅力等几方面阐发自己的观点,同学们听后纷纷表示信服。他深深体会到,只有自己由衷坚信,传递给学生的信息才更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受众兴趣专注,成效凸显喜人 细心的人发现“习近平思想专题课”开设以来,点滴小事折射出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关注程度,发生了悄然变化。 任守双老师在本学期第一堂专题课后,在微信朋友圈写下这样一段感受:“4学时课结束时,竟然有学生围上来,有问该读哪些马克思原著或哲学书、有问考研怎么复习政治、还有探讨时政问题的,恍惚觉得这些不是医大学生似的。”任老师清楚的记得,专题课刚刚开始时,上课人数稀稀拉拉,听课者心不在焉,下课即离席而去,今天的场面太令人感动和高兴了。上学期末,2013级临床医学七年制学生写下许多聆听“习近平系列讲话专题”课的感受,看看他们的所思所评,也许你更能感受到其中的变化,王一婷说:大学生虽然还处于象牙塔中,未踏入社会,但是我们的生活与政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应该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学习这门课程后,我更关心国家大事,更关心社会问题,不再是一个一门心思学习的学生,而是肩负责任的新时代大学生,更加清楚了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刘雪婷说:学校为同学们提供了深入学习了解习总书记讲话精神的平台和途。同时由不同的老师来分专题为同学们讲解,课堂形式丰富多样,内容讲授深入浅出,富有趣味,能充分调动大家学习的积极性。我们也深知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习总书记讲话课程的设置的确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学习大有裨益。希望学校将此类课程坚持开展下去,逐渐丰富各专题的讲授内容,紧密联系各个专题之间的关系,形成系统的教学模式。同时紧跟形势,关注党内高层动态,以求更佳的教学成果;李明卿说:通过对习总书记讲话的精神这门课程的学习,进一步的了解到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近况以及未来的坚持方向和执党方针,习总书记的睿智更让我钦佩不已,以前觉得这些事情离自己很远,但自从学习了这门课才发现这些事情离自己很近,激起了学习的兴趣,更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了信。受众的实实在在收获和对我们由衷的认可,是对哈医大四进四信工作的最好肯定和最大激励。回首来路,我们坚定信念,不畏困难,扎实推进,取得成效,积累经验。展望未来,我们团结一致,信心满满,携手共进,扬帆再起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