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哈医科大学:加强文化建设 创建文明校园
时间:2017-08-24 23:10:564 作者:张士英 陈英云 迟沫涵 点击: 次
|
|
哈尔滨医科大学经九十余年的发展建设,已经跻身于黑龙江省重点建设大学全国“部委省”共建大学行列,成为中俄医科大学联盟的中方主席单位,并连续四次获得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2016年以来,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为医药卫生事业培养卓越人才、为人民健康提供守护神,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为宗旨,通过文化建设,创建文明校园。 全面推进思想道德建设 学校党委常委会将思想政治工作确定为贯穿全年重点工作,印发了《中共哈尔滨医科大学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实施方案》《哈尔滨医科大学意识形态工作实施方案》《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成立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将具体任务融入年度党建工作要点,分解任务、建立台账、督办落实,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共同参与,各级党委、直属党总支层层负责的联动工作机制;创新载体,坚定信念,巩固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在强化课堂作为思想理论教育主阵地的同时,哈医大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环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同时,改进工作作风,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入在全校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查摆“四风”。学校出台《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省政府九项规定的实施意见》,全面查摆问题。学校党政机关文件和会议数量较去年同期减少20%和10%。开展反腐倡廉大讲堂活动和警示教育月系列活动。在附属医院开展“红包”、回扣问题专项治理活动,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 大力加强师德医德建设 学校在传承“木直中绳、博学载医”校训的基础上,凝炼“崇生 尚医 传承 探行”的大学精神,从文化建设层面助推师德医德建设。 学校在教师岗前培训中融入学校红色历史文化的教育内容,通过编印《文化印记》《口述历史》,在伍连德、于维汉诞辰和逝世纪念日组织座谈会、撰写纪念文章等树立师德、医德楷模;规范制度、确保师德医德建设制度化,在晋级评奖中实行师德、医德问题“一票否决”;典型引领、营造优良师德医德浓厚氛围。多次开展师德医德建设标兵评选表彰活动,树立道德榜样。制定“青年教师导师制度”,以“老”带“新”,通过巡回演讲、广泛宣传,帮助青年教师成长。组织开展道德宣传日和“感动医大人物”、“职业道德建设标兵”、“三育人先进集体和个人”、“十佳大学生”评选等活动,引领良好道德风尚。 打造校园文化建设品牌 哈医大制定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形成“一个单位一个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2017年4月,哈医大“弘扬伍连德精神,传承哈医大文化”获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和光明日报社共同设立的第九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 学校校史馆展馆成为学生入学教育基地,伍连德纪念馆被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学校中国地方病防治史,成为我国地方病防治文化的重要宣传教育基地。校学工部、团委抓好各类特色社团发展,举办校园文化节等系列活动,开展医学生成才之路等系列教育活动。组建学生社团32个,艺术团等成为精品社团,“红十字十百千万工程”等社会实践活动成为“雷锋文化”品牌。校工会组织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定期开展职工大讲堂组织“同心团”医疗帮扶义诊。附属二院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先后持续开展了“全程医疗志愿服务”、暑期三下乡大型社会实践活动、支教助学系列活动、敬老爱老系列活动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2016年以来,附属医院向基层医院捐助药品、医疗设备价值336万元;组织义诊157次,接诊患者35100人次;选派16位医务人员赴新疆、西藏医疗支援;派出医务人员94人次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