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质量,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发展。3月18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重温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青年教师座谈会。四位青年教师代表分别围绕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教学成果、教学改革方面作交流发言,学院教师在听取发言后展开座谈研讨。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中华表示,学院召开此次青年教师座谈会,是为了总结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经验,探索如何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希望大家积极发言、深入研讨、交流经验、破解难题,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推进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邵铭浩发言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我们始终坚持发挥特色推动课程改革,凝聚成果。课程改革始于坚守,自2011年伊始,我们就致力于创新学习平台,最终打磨出“学习标兵”这一成果。课程改革源于创新,目前“学习标兵”智能学习平台学习人数突破2.5万人,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视觉化”“立体化”“系统化”。课程改革成于合作,近年来我们取得的成果关键在于整合各方力量,共同形成合力。
孙宇航发言表示,今天是习近平总书记“3·18”讲话六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提出的重要论断,为我们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赋予了我们重大使命。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我们应当做到筑牢根基,提高理论素养;激发活力,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以赛促教,积极参加教学比赛。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 “3·18” 讲话精神为指引,用丰富的学理知识、鲜活的时事案例、创新的教学方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李珊发言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多年来,学院始终秉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积极探索思政课改革创新之路,在思政教育创新载体——微电影拍摄领域取得成就,我们创作的作品《丹心长永》和《“医”无反顾》均获得全国二等奖。今后,我们要继续探索思政课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途径,孵化兼具思想性、创新性与传播力的思政微电影作品,用青春光影记录时代脉搏,用彩色思政讲好医大故事。
陈芳洁发言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提出了“六要”教师标准,为思政课教师的成长指明方向、给出路径。作为青年教师,我们应当统筹教学与科研工作,使二者相互促进。一是明确研究方向。以实际教学为依托发现科研问题,做到科研真正为教学服务。二是提升科研写作能力。多写多练多发多报,多向他人请教。三是注重积累与实践。养成积累好习惯,为后续研究打好基础。

与会教师就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展开热烈讨论。教师们表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需要常学常新、活学活用,要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系列重要论述的饱满热情,奋力推动哈尔滨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高质量发展。
在听取与会教师发言后,李中华对青年教师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夯基固本,打好教学基本功。教学工作是思政课教师的根骨,唯有躬耕思政基本教学工作,才能赓续初心。二是研精覃思,提升科研水平。教师要在教学中发现科研问题,在钻研前沿问题中反哺科研。三是,知行并进,投身学校大思政课建设。“大思政课”是对传统思政课的优化、升华和超越,我们应在指导学生社团、社会实践、理论宣讲中发光发热,在实践中把道理讲深、讲透。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英涛、任守双以及全体青年教师出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