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下午,科技研发与产业处在主楼基础厅组织召开了我校器官移植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研讨会。会议由孙殿军主任,袁重胜副校长共同主持,二院心外科蒋树林主任、二院神经外科任晓平副主任、二院器官移植中心付然主任、一院骨科王文波副主任、二院心内科张瑶副主任、二院泌尿外科仇宇副主任等专家及产业处王晓峰处长、岳鹏副处长参加会议。
会议首先请任晓平副主任就其所开展的复合组织移植研发工作进行介绍,随后与会专家也就各自从事的与器官移植有关的工作和产业化研发情况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专家一致认为,过去一段时间我校器官移植在技术进步和临床应用上成绩突出,特别是在心脏、肝、脾、肾、眼角膜、手臂等多个器官组织的同种异体移植技术已相对成熟,有的已居于国际国内领先地位。同时部分学科领域在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方面做出积极尝试,例如以我校团队为核心的眼科新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于2013年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设立,目前该中心在人工角膜移植、白内障治疗、青少年近视眼预防、护眼灯等项目研发中都取得了较大进展,依托该中心设立的眼科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也在筹建之中。
专家普遍认为复合组织移植技术研发的意义不仅在于治疗疾病,保护人类的生命健康,更重要的是通过复合组织移植技术研发可以带动多领域多学科的联动创造更加具有现实意义的科技成果,例如纳米手术刀、神经元修复、生物芯片行为控制、长寿基因探索等多项技术领域均可能产生革命性的新成果和新产品。于此同时,通过复合组织移植技术研发还可以有效促进医学与工学的交叉融合,为产生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奠定良好的学科合作基础。面对尚未解决的技术问题和器官短缺的现实问题,专家们建议学校整合各附属医院器官移植方面的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建立校级移植中心,在加强各自领域科技成果研发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医疗资源和器官资源,促进学科间交叉合作,从学校层面整体考虑,统筹安排,搭建器官移植资源、技术、研发的交流平台。此外,专家们还特别建议学校从科技成果研发和转化的角度加大加强医工合作的探索力度,促进组织工程眼角膜、人工心脏、科技减小神经损伤的“纳米”手术刀等一系列具备一定科技研发基础但尚未突破技术瓶颈的技术进一步研发。
最后,孙殿军主任和袁重胜副校长代表学校对各位专家在各自领域取得的突出成绩予以肯定。指出,我校作为国内一流的医学院校,有义务也有能力进一步推进器官移植和复合组织移植技术的发展。学校各学院、学科应积极探索,对内整合优秀医学技术资源,对外探索医工结合新路径,实现资源联动,技术联动,人才联动,在我校扎实的科研基础和丰富的人才储备保障下,哈医大一定能够在器官移植和复合组织移植领域形成尖端技术的新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