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10月 邓小平同志为我国地方病防治工作 题词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中文   |   ENGLISH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
中心要闻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中心要闻 > 正文
|
 
 
第十一次全国地方病学术会议在贵阳召开
 
发布时间:2023-09-06
 

第十一次全国地方病学术会议于2023年6月25-28日在贵州省贵阳市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以下简称为地病中心)主办,贵州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承办。本届学术会议主题为“地方病危害研究与防控实践”,聚焦地方病领域热点和难点问题的研究前沿,受到了高度关注,参会人员大增,与会代表有280余人。内容涵盖基础医学、流行病学、防治监测、临床治疗与预防、检测方法、健康教育、卫生管理等医学相关专业。

大会共征集来自西安交通大学、吉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医科大学、郑州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贵州医科大学、新疆医科大学等高校,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等临床医院和省级地方病防治研究所,省、市、县级疾控中心等单位作者稿件共录用262篇,编辑了《第十一次全国地方病学术会议论文集》(上、下册),约130万字。

地病中心党委书记袁重胜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副校长、中华医学会地方病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高彦辉教授,贵州医科大学校长、中华医学会地方病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罗鹏教授,中华医学会地方病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地病中心原主任孙殿军教授,中华医学会地方病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于钧研究员,《中华地方病学杂志》编辑部主任、中华医学会地方病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颖研究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地方病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周宗科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地方病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魏瑾教授参加了本次会议。

开幕式由于钧主任委员主持。她首先介绍了本次学术会议的筹备情况,并感谢地病中心、贵州医科大学和哈尔滨医科大学为本次会议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地病中心党委书记袁重胜、贵州医科大学校长罗鹏分别致辞,代表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对来自多所高校及单位的与会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回顾了地方病防治专项三年攻坚行动取得了历史性突破的成就,实现了地方病三年攻坚目标与脱贫攻坚目标同步完成的目的,同时也指出三年攻坚不是地方病防治工作的终点,而是巩固提升持续控制和消除水平的新起点,相信在国家疾控局的领导下,在国家疾控中心指挥和一同工作下,在同行专家学者共同努力下,聚焦地方病防治实践问题,共商地方病防治巩固提升策略,推广科技防病成果落地见效,必将取得新时代地方病防治更大成绩。他们都肯定了学术会议举办对地方病防治工作的促进作用,并预祝学术会议圆满成功。

本次会议报告分为大会特邀报告、大会报告和分组报告。大会特邀地病中心孙殿军、哈尔滨医科大学高彦辉、贵州医科大学张爱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单忠艳、地病中心于钧等专家作学术报告。孙殿军教授报告了全国近10年地方病监测数据分析,总结我国地方病防治取得的进展,探讨当前地方病防治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今后防治重点任务。高彦辉教授报告了地方性氟中毒早期识别及精准诊疗防治研究,总结地方性氟中毒防治工作并强调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张爱华教授介绍了贵州燃煤型砷中毒多器官损伤机制研究进展及防治探索,为燃煤型砷中毒早期干预及针对性治疗提供靶向依据。单忠艳教授报告了碘与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系统分析碘营养与甲状腺结节流行病学关联,揭示碘营养在甲状腺疾病中的重要性。于钧研究员报告了大骨节病防治现状和重点工作,介绍大骨节病流行和防控现状,提出加强病情监测及消除评估工作,为今后研究工作提供思路和方向。

参会代表们聆听了11个大会报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周宗科主任医师报告“大骨节病鉴别诊断与外科治疗”,总结大骨节病患者鉴别诊断经验和外科治疗方法。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魏瑾教授报告“克山病心衰防治管理新模式”,分享克山病治疗“防心衰、促健康”的经验心得。中国医科大学席淑华教授报告“谷氨酰胺和糖代谢改变在砷致膀胱上皮细胞恶性转化中的作用机制”,揭示砷致癌新机制并提供新的干预靶点。地病中心刘鹏研究员报告“碘缺乏病热点问题的相关研究”,分析和点明碘缺乏病防治实践技术需求。天津医科大学张万起教授报告“中国居民碘膳食推荐摄入量标准2023(第三版)修订进展”,从碘营养评价指标选择、评价方法和标准估算等多个维度介绍碘膳食推荐摄入量标准制定。新疆医科大学吴顺华教授报告“无机砷引起DNMTs和细胞自噬改变致肝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论述无机砷引发肝损伤的分子机理。西安交通大学张峰教授报告“硒化合物代谢通路在大骨节病软骨损伤中的作用研究”,论证硒化合物代谢通路与KBD患者关节软骨损伤密切相关。地病中心杨艳梅研究员报告“砷诱导糖酵解机制研究”,提出糖酵解是新的砷毒性分子机理。山东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王秀红主任医师报告“山东省克山病发病历史回顾及慢型克山病患者治疗管理情况”,分享多年慢型克山病精准治疗历程和健康管理经验。吉林大学徐辉教授报告“二甲双胍抑制过量氟诱导骨转换活跃的机制研究”,为二甲双胍拮抗氟骨症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贵州医科大学潘雪莉教授报告“氟骨症表观遗传学研究”,提示表观遗传学在氟骨症发生发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报告嘉宾与参会代表分享和讨论地方病防治领域的新思想和新方法,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极具启发性,有助于地方病防治工作的进步与发展。

本次会议共设立4个分会场,包括碘缺乏病、氟中毒和寄生虫病、大骨节病和克山病、砷中毒、鼠疫、布病及其他。本届会议延续全国地方病学术会议的传统,设立青年优秀论文奖,鼓励青年人投身地方病防治事业,推动地方病防治研究走上新的台阶!经过各分会主席评议,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贵州医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山西医科大学等单位15名35岁以下的青年报告人获得了本届学术会议优秀论文奖。

闭幕式由于钧主任委员主持。各分会场主席向大会介绍了各分会场学术交流情况,于钧、李颖、张爱华、席淑华、裴俊瑞、潘雪莉、刘鹏、赵丽军等9位专家为优秀论文获奖者颁发证书。于钧主任委员对此次学术会议作了总结,认为本次学术会议开得非常成功,参会人员既包括了我国地方病研究领域大部分的最知名专家,又包括了该领域研究最活跃中青年专业人员,交流的研究成果代表了我国地方病研究领域最高的学术水平,并表示今后将与各位副主任委员一道,按照中华医学会的要求,发挥好组织引领作用,通过学术交流增强科学信息共享,推动地方病科学研究,加深对重点地方病危害及发病机制认识,将新的研究成果运用到防治实践工作中去,促进地方病学科的持续发展,完成好第十一届地方病学分会各项工作,为持续消除地方病危害做出新的贡献。

经过两天紧张有序的报告交流与学术研讨,完成了既定的各项会议日程,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第十一次全国地方病学术会议开幕式

会议现场

优秀论文获奖者颁奖现场

大会代表集体合影

作者:裴俊瑞  王健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保健路157号   邮编:150081   电话:0451-8666476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及ie9以上浏览器进行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