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红医精神的新时代内涵
日期: 2024-03-17 信息来源: 点击数:
导言






















风雨兼程近百载,同舟共济谱辉煌。为集中展示学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传承百年红医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的先进事迹,“哈医大党支部工作”微信公众平台将于近期开设专栏,对相关事迹案例进行系列巡展,不断提高党建工作的高度、亮度和温度,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注入鲜红底色,以高质量党建为学校百年华诞献礼!

本期推送的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红医精神的新时代内涵》。




红医精神的新时代内涵





红医精神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中,在人民卫生事业创建发展的战争年代里,所形成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工作作风、专业技术等多维度的思想体系,是在我国近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形成的精神财富,其衍生于中国革命战争年代,并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不断发展,成为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建设的价值遵循和行动指导。毛泽东同志曾这样描述这一伟大精神:“政治坚定、技术优良”“救死扶伤、施行革命的人道主义”。

当前,以“政治坚定,技术优良,救死扶伤,人民至上”为内核的红医精神,凭借丰富的精神内涵和厚重的价值底蕴,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时期医学生培养赋予了崇高的职业责任和历史使命,也提供了价值引领和行动指南。

2021年11月20日,中国医科大学建校90周年华诞,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他提出:“希望中国医科大学赓续红色基因,不负时代使命,为党和人民培养更多情系人民、服务人民、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仁心医者,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新时代,我们也应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传统医学的价值相融合,发挥好红医精神在医学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作用。


01
政治坚定





习近平曾把理想信念比喻为人们的精神之钙,强调一旦缺乏理想信念就会得思想上的“软骨病”。红医精神的基础与灵魂是政治立场坚定,即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决维护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政治坚定是工农红军卫校师能够克服艰苦的行军条件、居无定所的教学、学习环境,为革命事业保存有生力量的精神指引。1931年,毛泽东在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建立之初,便提出了以培养“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红色医生”为办学目标。他一贯强调,医药工作者一刻也不能脱离政治,要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医生一定要政治好”“应当加强医务人员的马列主义的政治学习”,实行政治和技术的统一和又红又专的方针。

在烽火连天的革命战争时期,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艰苦的居住环境、缺衣少食的生存状况以及复杂繁重的救治任务等多重困难与挑战,是坚定的政治信仰、崇高的革命理想激励着红色医务人员不畏艰难、勇于牺牲,为红军战士提供医疗保障,为红色卫生事业的建设奠定基础。

在艰苦的行军途中,红医师生们除了携带个人行李之外,还要随身携带包括书籍、医用器材、枪支弹药等在内的十几公斤重的物资,每日行军八九十里山路,这其中不乏十八、九岁的学员。与此同时,卫校师生们抓紧一切机会背诵医药卫生知识,对于一些简明扼要的内容,将其编成顺口溜,“阿斯匹灵脱司散,又治咳嗽又治喘”,将内容写在纸上贴于战士的背包身后,后排的人,一边行军,一边传唱贴在背包上面知识。


02
技术优良





技术优良是红医精神的目标,是红医精神区别于其他革命神的特殊之处,是对红医从专业素养维度进行的判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非常重视医务工作的质量,多次强调医务工作者要在专业技术上精益求精。1931年,毛泽东将“技术优良”作为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的办学方针之一,朱德也曾指出:“我们的红色军医必须具备科学知识和精湛的医疗技术”。1939年,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鼓励医生要向白求恩同志学习,在技术上精益求精。新中国成立后,中央领导人也多次指出,医生必须具备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素质。

在艰苦的革命时期,红军医护人员面对医药物资严重匮乏的窘迫局面,充分利用现有材料,创新方法为伤病员救治,例如用自制的羊肠线替代外科手术的动物丝线,用树木、竹片代替固定伤员骨折所用的夹板等。通过钻研与创新,红色医务工作者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提升医务水平,在革命战争年代用有限的物质资料创造出宝贵的医疗价值满足了战时的医疗所需,挽救了红军部队的生命,保存了中国革命的有生力量。



03
救死扶伤





救死扶伤是红医精神的核心价值,也是对医务工作者工作作风的价值指引,是医生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崇高使命,是对“医乃仁术”和“医者仁心”的执着追求。1941年,毛泽东为中国医科大学毕业生题词“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1942年,毛泽东为中央医院题词“治病救人”;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仍然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总原则、总目的始终强调医疗卫生要面向大多数人,为大多数人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行军作战途中,战事迭起,危机四伏,红军卫校师生既要行军,又要担任救护工作,冒着枪林弹雨,勇敢地抢救、运送、救护伤员,秉承一切为了人民身体健康,以人群众身体为本的工作作风,一切以红军生命健康为先,牺牲自我,保护红军,献身中国革命和医疗卫生事业,表现出非凡的革命干劲以及忘我的奉献和牺牲精神。


04
人民至上





人民至上是红医精神的价值追求。习近平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与红色医生“一切为了伤病员、一切为了军民健康”的服务宗旨一脉相承。在最艰苦的革命年代,广大红医革命前辈,勇于救治伤员,服务革命群众,时时处处体现出以人民生命健康为中心的伟大情怀。红色医务人员既是医生又是护士,既是担架员,又是宣传员,还是炊事员。面对敌人的封锁,为了更好的保障红军战斗员的作战能力,工农红军卫校师生忍饥受冻,食物极端缺乏,宁可自己吃野菜,也要保证伤病员的饮食;物资条件低劣,宁可自己受冻,把仅有的衣服给伤员盖上。在行军途中,红色医务人员忘我的投入到救治伤病员的工作当中,每次转移到新的宿营地,医护人员不分昼夜,第一件事情就是寻找能够安置伤病员的场所,再进行常规伤口护理和饮食照料,一切安置妥当后才能休息。正是将人民至上作为价值追求融入到工作中,红医们才能出色的完成任务,无私地为伤病员服务,正因如此中国革命的力量才得以保存,革命的队伍才得以扩大,医疗卫生事业才得以在艰苦的条件下延续和发展。


ICP备05001970号 哈尔滨医科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