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自黑龙省巴彦县下属偏远农村的12岁男孩小韩,因右眼视力不良来我院就诊,陪同母亲讲述:三年前在村里免费义诊时,小韩第一次被告知右眼病变,于是去当地县医院就诊,却被医生告知治疗没有任何意义,自此错过了手术时机。而今终于再次找到哈医大一院眼科一病房刘红玲教授求治。
入院后,经过科室主任张弘教授带领的团队会诊,发现患儿并非单纯的先天性白内障,而是一种先天性玻璃体发育异常——永存玻璃体动脉(玻璃体动脉不完全残留型)。在张弘教授的主持下,为患者制定“前路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的手术方案。术中,刘红玲教授带领刘晶晶副教授为患儿实施了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玻璃体切除术,切除了混浊的后囊膜及局部粘连的玻璃体纤维条索。此术式对术者的眼前后段联合的显微手术技术水平有较高要求。术后小韩视力改善,虽因为多年的病情延误导致弱视,但手术仍为小韩保留现有视力,尽早进行弱视治疗带来希望。据刘红玲教授介绍,永存玻璃体动脉是一种先天性玻璃体发育异常。正常胚胎在发育到8个月左右,原始玻璃体内玻璃体动脉可完全退化消失。如果不退化或退化不完全则形成动脉残留。残留组织除血管系统本身组织外,还有包围血管的胶质纤维及随动脉长入玻璃体胎基内的中胚叶组织。玻璃体动脉不完全残留分为3种类型:附于晶状体后部的残留型、视乳头前残留型、玻璃体中残留型。小韩正属于附于晶状体后部的残留型,即在晶状体后极鼻侧偏下方附近玻璃体可见灰白致密、直径约为1.5~2mm大小的圆点,与晶状体后囊接触紧密。
因为出生时即存在,患儿常对视功能障碍没有明显感觉,部分患儿在入学体检或家长偶然发现白色瞳孔时才就诊。因发病时常没有自觉症状,极易漏诊。地方医院因为医生经验的缺乏,也易误诊,导致患儿弱视,甚至盲的发生。
该病药物治疗无效,但并非没有治疗的机会。一般在发现时就要早期行前段玻切手术,与后囊粘连紧密的可一并行白内障超乳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儿童应在出生时及生后定期复查眼部,以免漏诊及弱视的发生。对于已发生弱视的患儿应在术后尽早进行弱视治疗。
手术第二天揭开纱布的一刻,母子二人眼含热泪,感慨万千,对刘医生表示真诚谢意。小韩的母亲讲到,全家靠丈夫打工生存,丈夫一年收入大概三万元。一次细心的诊治,对一个孩子、一个家庭受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