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院宣传 · 新闻中心 · 正文

新闻中心

黑龙江省眼库一天完成五例角膜移植手术
来源: 发布日期:2019/12/23 点击量:

12月17日,哈医大一院眼科医院手术室灯火通明,黑龙江省眼库主任张红教授一天内实施了五台角膜移植手术,接受移植的患者中,年纪最小的13岁,最大的75岁。

家住五常的小瑞今年13岁。20日上午,记者在病房见到他时,小瑞正躺在病床上休息。小瑞妈妈表示,孩子6岁得了麻疹,此后,眼睛就被“蒙住”了。今年7月末,小瑞的眼病加重了,小瑞妈妈带他来到哈医大一院眼科医院,黑龙江省眼库主任张红教授为其检查,诊断为双眼角膜白斑,“这种眼疾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手术治疗,但是合适的角膜需要等待。”当得知孩子的眼睛有救,小瑞妈妈立刻在省眼库进行了预约登记。等了四个多月,17日,张红主任为小瑞进行了角膜移植手术,术后,小瑞清晰地看到了妈妈的脸庞,母子俩激动地抱在了一起。

对于因角膜疾病致盲的患者来说,能接受一次角膜移植就很幸运了,而哈市19岁的小鹏有幸接受了两次爱心人士的馈赠,双眼得以重见光明。小鹏患的是圆锥角膜,一种眼睛的退行性疾病,“正常人的角膜是有厚度的,圆锥角膜的患者因为退行性改变,角膜会一点点变薄,因急性角膜水肿导致视力骤然下降。”张红教授说,三年前,小鹏就是因为右眼圆锥角膜急性发作,接受了角膜移植。17日,小鹏妈妈又接到了省眼库的电话,小鹏的左眼也有救了。先后两次接受角膜移植,小鹏和妈妈心里充满了对角膜捐献者的感恩之情,他们表示,每年清明节,都会跟随省眼库的工作人员,去向阳山公墓的角膜捐献者纪念碑前,献上一束花,缅怀恩人。

52 岁的鞠胜林家住桦南县,是一名农民,40岁那年,他的视力开始下降,右眼尤其严重,几乎是失明状态。13日,家人带他来到哈医大一院眼科医院,张红主任检查后确诊为角膜炎,要想恢复光明只能角膜移植。“没想到当天下午就被告知,有合适的角膜!”手术后,鞠胜林感觉整颗心都透亮了。“从窗户往外能瞅老远了!好心人捐献的眼角膜让我重见光明,我不行的那天,也要把眼角膜捐出去。”鞠胜林说。

我省已有三万余名志愿者

一枚眼角膜最多可为三人送光明

据省眼库眼库主任张红教授介绍,“省眼库于1999年成立,但由于受传统观念等因素影响,成立五年来库存一直为零,直到 2004 年闫阿红捐献眼角膜实现了零的突破。在闫阿红精神的感召下,捐献眼角膜的人越来越多。”省眼库主任、哈医大一院眼科医院党支部书记张红教授介绍,截至目前,我省已经有三万余名角膜捐献志愿者,千余人通过角膜移植重见光明。

“每一名捐献者的背后都有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作为医者,每一次我们都会被捐献者的爱心和付出所感动着。”张红教授清晰地记得,有一个捐献者的女儿和她说:“父亲去世前说没看够这个世界,没看够你们娘俩,想把眼角膜捐出去,希望以后还能继续看你们。”女儿完成父亲的心愿后,走在人群中,冥冥之中总能感到有一双眼睛在默默地注视自己,或许那就是爸爸的眼神吧!

我国目前有400万的失明人群,但是每年的角膜捐献量不足一万人,还有很多人在苦苦地等待中。张红说:“过去一枚眼角膜只能移植给一名患者,如今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通过成分角膜移植,一枚眼角膜最多可以为三名眼疾患者送去光明。在传递光明的道路上,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角膜捐献的队伍中来。”

上一条:守护青少年视力 迎寒假哈医大一院眼科在行动
下一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眼科志愿医疗队深入幼儿园为儿童进行近视预防义诊活动

黑ICP备05001970号  哈尔滨医科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