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眼科医院同市慈善总会签署救助角膜移植患者协议
本报讯(徐旭 郭鑫) 10月17日,为迎接我国首个扶贫日,我院眼科联合哈尔滨市慈善总会捐助贫困角膜移植患者签约启动仪式,在我院眼科三楼会议室举行。我院与哈尔滨市慈善总会签署了救助角膜移植患者协议,眼科医院、省眼库和防盲治盲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参见了会议,两名接受捐助的角膜移植贫困患者进行了现场揭纱,视力得到了良好的恢复。
会上,王敬军部长首先表示,慈善事业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哈尔滨市慈善总会始终坚持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助孤安老的传统美德,倾心救助特困群体。对眼科医院志愿医疗队多年来义诊500余次,诊治各类眼病患者40余万人次,为1万多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手术,表示了感谢。我院已故石增荣教授在我国率先开展角膜移植手术取得成功,1999年,经省卫生厅批准,黑龙江省眼库在我院正式成立,至今已有2万余人签署了《黑龙江省遗体(眼角膜)捐献志愿者登记表》,400余人在去世后完成了眼角膜取材,帮助了800余需要角膜移植的患者。据统计,全省现有角膜病患者5万余人,大约一半的角膜病患者可通过角膜移植手术重见光明,其中3万患者身在基层农村,因贫困而贻误病情。在市慈善总会支持下,眼科医院将为角膜病的贫困患者免费施行角膜移植手术,使他们能够重见光明。随后,共同签署并交换了救助角膜移植患者协议。
会后,分别为两名接受了角膜移植的贫困患者进行了揭纱,经检测两人的视力恢复良好。据我院专家介绍,角膜疾病多发生在贫困的农村地区,由于用眼卫生和家庭贫困,在发生角膜炎时没有及时到医院治疗,结果慢慢发展成角膜病变,最后导致失明,只能接受移植手术的治疗,更无经济能力承担相应的治疗费用,需要社会上的慈善人士给予帮助。
接受角膜移植的两名患者分别是来自宾县和甘南的贫困农民,家住甘南的57岁老人于明兰,去年刚遭了水灾,全部家当都被大水冲走了,今年九月份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我院求诊,在上收的到通知来我院治疗且不需要费用时,于明兰简直不能相信。“我真是做梦都没想到,我的眼睛还能看得见,我15岁的时候眼睛就看不见了,那时家里姊妹8个,根本没钱治,因为眼睛不好使,干不了啥活,走到都经常卡跟头,这些年家里一直也没什么钱,去年家里冒了水,家底都给冲没了。没想到今天还能够看得见,真是太开心了,感谢所有帮助我们的工作人和大夫”,说到自己能够看得见了,于明兰和老伴简直乐的合不上嘴。
通过此次签订捐助贫困角膜移植患者协议,今后需要进行角膜移植手术的贫困患者,到我院进行治疗时,除新农合承担的费用之外,剩余部分均由市慈善总会承担,不会患者花一分钱,为我省需要角膜移植的贫困患者提供了重见光明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