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二维码
新闻头条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新闻头条> 正文

哈医大护送学子返乡 温暖守护 传承探行

发布时间:2021-12-27 17:07:11 作者:宣传部 阅读次数:

12月22日,哈尔滨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指挥部发布第49号公告,3时30分起,哈尔滨市全域降为低风险地区。

哈尔滨市疫情取得阶段性胜利,当前正是巩固疫情防控成果的关键时期。临近寒假,医大学子对家乡的思念日渐浓厚,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时间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学生离校返乡工作,全力确保学生安全离校、平安到家。

经过周密部署、认真组织,按照疫情防控总体要求,自12月23日起至27日,学校开展精准到人的“点对点”送站送机服务,为13000余名学生提供免费核酸检测,将2000余名学生从学校送至机场、哈站、哈西站,送站车辆发出100余次。

(一)学校领导送返乡学生离校

12月24日上午,学校党委书记张斌一行,到学生食堂广场前客车出发站点,检查指导学生离校工作,为返乡学生送站,送上祝福和嘱托,并慰问一线志愿者,对他们的辛苦付出和暖心服务表示感谢。学校党委副书记袁重胜、副校长许超千及各相关部处负责同志一同检查。

张斌与同学们亲切交谈,叮嘱大家返乡途中要做好防护,注意安全,全程带好口罩,到家后第一时间向辅导员汇报,寒假期间要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要求,做好自我防护,祝大家一路平安。

张斌询问了为离校学生提供的防护物资、后勤服务等相关情况。他强调,各相关工作部门要绷紧防疫这根弦,继续严格落实防疫要求,切实加强校园安全管控,确保学生平安离校,为返乡学子保驾护航。

(二)学子踏上返乡路,“还没到家,就已经感受到家的温暖了”

“到站了,同学们下车吧,回家注意安全,祝你们假期愉快。”随着哈医大送站客车缓缓进站,司机师傅叮嘱道。

同学们纷纷和司机师傅道别,有序排成长队,走下客车。

从凌晨3点半到晚上23点,相似的一幕幕不停出现在哈尔滨机场、哈尔滨站与哈尔滨西站。

40余名志愿者们协助学生安全离校,他们帮助同学们搬运行李,现场签到更新乘车信息,引导他们有序上车,提醒大家做好旅途防护和假期安全工作。

对于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的贴心照顾,学生们感动之余,也会用行动和言语回应。“从学校直接送到机场(车站),还有志愿者帮忙搬行李,感动!”同学们这样说道。“好感动好温馨,感到家的味道,安全感十足。”“还没到家,就已经感受到家的温暖了”

在车上,返乡学子与志愿者们挥手告别,这短短的几分钟相处,温暖的心已经连成一片。

(三)2000名返乡学子的背后,是什么温暖了你

为了让同学们能够顺利回家,全校各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在背后做了大量的工作。

张学校长指示,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全力为学生离校保驾护航。

凌晨3点半,各部门已准备就绪,负责学生离校工作的老师们都已到岗,一辆辆通往机场与车站的大巴也已就位,等待护送学生安全离校返乡。

“同学们,到家后向学校报个平安”“哈医大与你温暖同行,预祝同学们平安返乡”在大客车上,粘贴着这样的标语。

早在20日,学生处和研究生院就已经做好了学生离校返乡准备工作。联系火车站与机场,协商购票事宜与离哈所需材料;通过智慧学工平台收集学生返乡时间,航班信息,以及返乡后隔离政策;为学生提供离哈证明材料等。

学校办公室协调送站所有车辆,配合学生处协调哈站、哈西站、飞机场对学校本科生、研究生点对点进行送站,安排学生乘车时间,同时处理突发事件,及时解决学生在机场、火车站遇到的困难。

医院管理处组织医护人员为同学们提供免费的核酸检测。中午检测,下午就可以领取核酸检测报告。为离校学生累计进行核酸检测13000余人次。

教务处按照疫情防控有关要求,精心谋划,在放假前完成教学与考试。

后勤管理处为同学们提供防疫物资,包括外科口罩75207个、一次性手套22970只、消毒片2500片等;快递驿站全力运转为同学们寄送归家行李,自12月20日起,合计发出快递件1108件。

保卫处研究制定送学生大客车的通行路线,并安排专人负责疏导沿途交通,避免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按照学生离校时间安排,24小时为大客车开放大门。

还有党办、人事处、国资处、计财处、国际教育学院等各职能部门都在默默地完成好工作,保障学生在离校期间安全返乡,确保医大学子离校返乡各项工作顺利完成。

(四)一封感谢信,温暖传承着

“看,我发现了什么?”

一名志愿者脸上洋溢着惊喜的笑容,手里紧紧攥着感谢信。手臂举过头顶,兴奋地大喊道。旁边还有一小袋热帖和食物。

“这是写给我们的!”大家围了上来。

那是一封感谢信。

上面一行行秀气工整的小字:“写给可爱的志愿者们(红马甲们)”。

“感谢你们一直以来的辛勤付出,作为一个南方的孩子,零下20多度的天气将我深深折服了。更让我敬佩的是在这样的天气里无私奉献的你们。今天我出去了几次,亲身体会到了楼道里的寒冷。看着昏暗中努力向暖气片靠近的你们真的很心疼,也很感动。感谢你们的坚持,让这个冬天变得温暖了许多。你们的行动鼓励了我,下个学期有机会的话,希望能成为你们的一份子。”

这封感谢信似乎也温暖了志愿者们。当然这不是唯一的。还有很多感谢与敬意,通过一份份“小纸条”、朋友圈和微博传递开来。

“我们本身做的是志愿工作,没想到收到这么多感谢”一位“红马甲”说道。

“这中间还发生了一件非常感动我们的事。昨天晚上我们帮同学们把行李装上客车,天黑了同学们自发用手机帮我们照明。外面零下二十几度,我们带着手套都很冷,他们光着手肯定更冷的,可他们还是举着手机灯光,帮我们照明。我们劝他们回去也不听,只能加快速度。真的很感动,客车开走的时候,他们还在一直和我们挥手呢。”

谈及为什么做志愿者,“红马甲”们表示,“大一刚入学的时候也被学校接过站”“是学校先守护了我们”“我只是从学长那传承了这份温暖”“以后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要继续将这份温暖传承下去...”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

没有一场暴雨永不停歇,

疫情终会过去。

在这座北方的小城里,

在这个凛冽的寒冬中,

在这个突然变得不那么寒冷的医大校园内,

一代代哈医人,

正上演着温暖与传承的故事,

也许,这就是哈医大精神吧。

上一篇: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及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

下一篇:学校召开2021年度二级学院党委、直属党总支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