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修身有理想 医路报国勇担当
——在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季 勇
(2024年9月19日)
亲爱的同学们,各位老师,各位家长: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迎接1676名本科生、2919名研究生。在此,我代表学校欢迎你们来到这所拥有98年办学历史并取得骄人业绩的医学殿堂,祝贺你们加入到哈医大这个温暖的大家庭。在今天这样无比美好而难忘的时刻,我提议,大家用热烈的掌声向辛勤养育你们的父母,悉心教导你们的师长,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
各位同学,你们怀着对青春的梦想和对未来的憧憬踏入哈医大的校园,在军训成果汇报会上我看见你们展现出的蓬勃朝气和昂扬斗志,内心充满喜悦。今年,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专业在黑龙江省的最高录取分数高达676分,这位小“学霸”是个“医二代”,她的父亲是我们哈医大43期的毕业生。从父女两代人的坚定选择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医学事业的传承,更看到了对哈医大的信任与热爱!我相信,无论是带着探究眼神初次进入大学校园的本科生,还是不断攀登求知高峰的研究生,都为花繁叶茂的校园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激情,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和魅力。作为校长,我为你们坚定地选择哈医大感到骄傲和自豪,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相信经过几年的大学生活,你们身上应该展现出哈医大人独有的精神气质,成为一名独立的、睿智的、德行高尚又富有人文情怀的青年才俊。
哈医大创建于国家和民族危难之际,成长于国家和民族奋进之中,发展于国家和民族振兴之时,涌现出一批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专家学者:上个世纪初,首任校长伍连德博士指挥扑灭了被称为“20世纪世界最严重的一次流行性鼠疫”,是第一位被推荐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候选人的中国人;1949年,石增荣教授成功实施了我国第一例角膜移植;1950年,季钟朴老校长在哈医大开设了国内首家俄文医学系,编译苏联医学教材、介绍苏联先进医学经验,使哈医大的人才培养走在全国前列;上世纪50年代初,于维汉院士扎根克山病病区30余载,被誉为“苍生大医”和“百姓的教授”,为我国克山病防治做出了杰出贡献;70年代,以张亭栋教授为代表的科研团队发现了用三氧化二砷治疗M3型白血病,是目前世界上单一药物对某一疾病有效率达到90%以上的唯一药品,为全世界M3型白血病患者带来中国方案;90年代,由夏求明教授主刀完成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患者生存质量和时间居亚洲首位;进入21世纪,杨宝峰院士首次提出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的离子通道靶点学说,为人类重大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新思路。与此同时,哈医大培养了以巴德年、朱晓东、王琳芳、韩雅玲、江涛、唐佩福等院士为代表的一批大家。相信在这些“大先生”榜样力量的激励下,在学校“坚持为学生学者办学立校,坚定以学术学风兴学强校”的办学理念下,你们可以潜心求学问道、尽享自由探索的人生乐趣。
同学们,在哈医大争创国家“双一流”和加快推进百年医学强校建设的最关键时期,迎来了最好的你们。在2026年哈医大庆祝建校一百周年的时候,在座的各位同学将会见证那载入史册的庆典。学校何其骄傲,得天下英才而育之!同学们何其幸运,生逢盛世报国荣校!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些将贯穿你们成长发展的全过程,也是你们肩负的时代重任。立德为先,修身为本,这是人才成长的基本逻辑。德育不仅是你们入学的第一课,而且将贯穿你们学习始终。在你们即将开启一段新的跨越征程时,关于如何注重德行的培养和内在品格的塑造,如何在立德修身的过程中实现不负时代的人生价值,作为你们的师长,我有几点期望,与大家共勉。
一要坚定理想信念,明大德以笃志。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爱国从来都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实实在在、发自内心的行动。在哈医大的历史上,从跟随红军开始两万五千里长征到赶赴抗美援朝最前线治病救人,从唐山大地震到“非典”,从汶川大地震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只要党、国家和人民需要,哈医大人都会响应号召挺身而出。现代医学的发展已经从多个方面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同学们要把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行,追求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敢于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临床药物研发、诊疗标准和临床规范制定等方面攻坚克难,力争为人类健康福祉贡献“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希望同学们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发扬“政治坚定、技术优良”光荣传统,传承哈医人医路报国的赤诚情怀,向英雄学习、向前辈学习、向榜样学习,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二要涵养厚重底蕴,守公德以弘业。“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刚刚在座的同学们进行医学生誓言的宣誓,虽然只有短短的129个字,但是明确了“医生”这个职业及其所肩负的责任和义务。医者的自身修养不只是个人私事,医疗行风的好坏会影响整个医疗领域乃至社会生态。“跑偏了”的医学实践往往容易出现科学与人文断裂、技术进步与人道主义疏离的现象。每名医学生从入学起就要处理好义和利的关系,系好医学报国路上的第一粒纽扣,把个人的道德修养与医疗行为的社会效果统一起来,以更高的道德水准律己、以优良的社会形象示人、以纯粹的职业操守从业。希望同学们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道德修养,明辨是非曲直,增强自我定力,理解并恪守医德医风医道,怀救苦之心、做苍生大医,树立起白衣天使的社会形象、维护好风清气正的行业氛围,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
三要擦亮鲜明底色,严私德以修身。“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作为当代医学生,在个人品德建设上一定要走在前列,要从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踏踏实实修好品德,做到品德润身。学会感恩,定期主动与父母分享学习生活中的点滴是美德;学会助人,在日常学习中尊重师长、团结同学、融入集体是美德;学会自省,按时上课,珍惜学习时光,勇于在实践中求得真知是美德;学会自律,在体育锻炼中强健体魄,遵循科研伦理准则,诚实记录研究过程,慎重对待每一次临床决策,亦是美德。希望同学们秉持“木直中绳、博学载医”的校训,永葆对医学的敬畏之心和对专业的赤诚之心,下真功夫、练真本事、求真名声,努力练就救死扶伤的道术、心中有爱的仁术、知识扎实的学术、本领过硬的技术、方法科学的艺术,成长为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人民健康守护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同学们,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你们立德修身、医路报国的新征程已经启航,期待同学们心怀“国之大者”,积极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努力成为情系人民、服务人民、品德高尚、本领高强的仁心医者,让青春在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以及健康中国建设中绽放绚丽之花!
再次欢迎你们,新哈医人!最后祝愿同学们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有所成、生活愉快!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