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二维码
新闻头条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新闻头条> 正文

学校隆重举行教师节表彰大会、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百年校庆倒计时一周年启动仪式

发布时间:2025-09-09 17:17:24 作者:宣传部 阅读次数:

凝心聚力,擘画新章。9月8日下午,教师节表彰大会、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百年校庆倒计时一周年启动仪式在体育场隆重举行,学校党委书记张学、校长季勇及领导班子成员出席大会。

大会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

为庆祝第41个教师节,学校精心筹备表彰大会。本次共表彰先进集体5个,其中获国家级奖项3个、省级奖项2个;表彰先进个人151人次,其中获国家级奖项5人、省级奖项108人次、校级奖项38人。张学为“教学成就奖”获得者公共卫生学院孙长颢教授颁奖。学校领导为获得表彰的集体及个人颁奖。优秀在校生代表为获奖教师献花,表达了学生对成长路上重要引路人的最高敬意。教师代表为2025级新生代表赠予书籍,寄语学生以“强国有我”的担当锚定人生方向,以“健康所系”的誓言照亮前行征程。

2025级基础医学(伍连德班)本科生司佳烨作为新生代表表达了肩负时代重任的决心。公共卫生学院2024级博士研究生彭俊祎作为在校生代表分享了在学校的成长与感动,代表全体学生向老师致谢、向学校致敬。第五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获得者、第一临床医学院超声医学科青年教师张聪作为教师代表致辞,向同学们送上了满含深意的成长箴言,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在百年哈医这片沃土上绽放青春光彩。41期校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杨旗代表校友致辞,深情回望母校培育路,用殷切的寄语为新同学点亮前行之路。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公永太作为义诊医护代表致辞,希望同学们在医学道路上坚定前行,用专业守护生命,用爱心传递希望。

一场跨越时空的“使命接力”——旗帜交接仪式启动。6面义诊旗、1面校友旗、1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旗,由青年医务工作者和在校生代表传递给新生。一面旗帜,承载着一段历史;一次交接,延续着一份使命。他们传承的是哈医人“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永恒初心,是“以校友为镜,向卓越看齐”的执着追求,是“把小我融入大我”的家国情怀。旗帜在传递中彰显出哈医精神的生生不息。

在2024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王首嵛的领誓下,全体新生高举右拳,“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高昂响亮。这是新一代哈医人勇担使命的郑重承诺,是对学校热切期待的庄严回应,更是近百年校史中“后浪奔涌、汇流入海”的不竭力量。

张学、季勇为百年校庆标识揭幕。主持人宣布百年校庆的主题为“传承红色基因,奋进医道学途”。在全校师生的共同见证下,百年校庆倒计时一周年正式启动!此刻,师生用掌声表达激动,用目光回望起点,用欢呼致敬未来。每一张洋溢的笑脸都在表达着百年薪火撞进心底的滚烫,显露出将与母校共赴百年荣光的向往,坚定了只争朝夕、砥砺奋进奔向新起点的担当。

季勇作题为《传承红色基因 奋进医道学途 共迎百年校庆》的讲话。他代表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向全校教师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诚挚的祝福;代表张学书记和全校4.6万名师生医护员工,向1667名本科生、2794 名研究生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衷心的祝贺;代表学校发出诚挚邀请,期盼海内外校友、社会各界朋友在明年的今天共聚冰城,一起见证哈医大建校百年的盛世荣光。今日的哈医大传承红色基因、科学基因、开放基因,践行“坚持为学生学者办学立校,坚定以学术学风兴学强校”的办学理念,提倡发扬“师者有操守、学者有风骨、医者有仁心、专科有特色、专家有特长、科室有文化、教授有文采、 主任有情怀、医护有情操”的哈医教师精神,始终与国家和人民共命运,与时代和社会同发展。季勇与师生交流三点想法,传承红色基因,赓续自强不息、赤诚报国的血脉;奋进医道学途,永葆敢为人先、追求真理的锐气;共迎百年校庆,涵养兼收并蓄、拥抱世界的襟怀。他希望同学们以青春为笔,书写健康中国建设的史册,成为新时代脉搏里最温暖的注脚。他号召全体师生,带着“哈医人”的荣耀,去拥抱哈尔滨医科大学的建校百年,以饱满的热情和奋发的精神,为哈医百年书写出时代的最强音。

下午5时许,大会在掌声中圆满结束。这既是一堂深刻的校史课、思政课,也是新生的开学第一课;是对教师的礼赞、对新生的期许,更是哈医人传承红色基因、奋进医道学途的动员令。

大会以线上线下直播的方式呈现。学校党委副书记东梅主持大会。相关部处负责人、教师代表、在校生代表、全体新生参加大会。

开学典礼主席台。

升国旗现场。

党委书记张学、校长季勇为百年校庆标识揭幕。

党委书记张学为孙长颢教授颁发教学成就奖。

校长季勇讲话。

医学生誓言宣誓。

学生代表发言。

教师代表发言。

校友代表发言。

义诊医护代表发言。

开学典礼现场。

上一篇:我校两项成果入选省教育厅2025年度“黑土铸魂”高校思政工作精品建设项目

下一篇:哈医大六院义诊专家火车上紧急开启高热惊厥儿童24小时“救援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