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二维码
医疗健康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医疗健康> 正文

哈医大二院成功救治枕骨大孔区脑膜瘤患者

发布时间:2022-05-25 15:33:59 作者:田为 曹玥 阅读次数:

在脑干周围和布满血管、神经的仅有两公分间隙里切除脑肿瘤,手术难度可想而知。枕骨大孔区脑膜瘤手术因其周围神经、血管解剖结构复杂,脑干功能重要,手术难度高,被称为神经外科手术的“天花板”。近日,哈医大二院神经外科一病房主任杨海城教授带领团队成功切除直径2.5公分的枕骨大孔区脑膜瘤,术后症状全部消失,重获新生。

神经外科一病房主任杨海城教授带领团队进行查房

家住内蒙古海拉尔市,今年50岁的刘女士(化姓)平日身体很健康,但在两年前突然头疼头晕,起初以为是供血不足,但在当地检查没有发现任何问题,所以没有进行治疗。随着时间的流逝,刘女士头疼头晕的症状逐渐加重,伴随着她还出现了饮水呛咳、呼吸困难、四肢无力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正常工作生活,辗转当地多家医院被诊断为枕骨大孔区脑膜瘤,但当地医院表示手术难度太大,建议前往上级医院治疗,于是她在家人陪同下来到哈医大二院就诊。

红圈处为肿瘤,肿瘤已经将脑干挤压

入院后经过全面检查,发现肿瘤直径2.5公分,血供丰富质地硬韧,位于枕骨大孔区,延髓颈髓交界区脑干腹侧面(脑干前方),已经将脑干重度挤压移位,并包绕同侧椎动脉并向对侧推移,与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关系密切黏连,延髓受压变形,脑干水肿。随时有瘫痪窒息猝死的生命危险。

杨海城教授介绍,脑干是神经整合中枢,是维护个体生命包括心跳、呼吸、消化等重要生理功能。脑干受到肿瘤的挤压,影响了呼吸,所以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首选,枕骨大孔区是颅底高度复杂的区域,枕骨大孔周围的神经解剖结构包括后组颅神经、延髓、颈髓、小脑扁桃体、小脑蚓部、四脑室,血管结构包括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脊髓后动脉,由于肿瘤邻近重要而又脆弱的解剖结构,给手术带来了极大的风险和挑战,肿瘤与脑干的位置关系决定了要选择复杂的手术入路,也决定手术难度及手术死亡率。此例患者肿瘤生长于脑干前方,手术的难度更是成倍增加,手术全切率在85%左右。

杨海城教授(左)与李洋副教授(右)术前确认手术方案

术前杨海城教授带领李洋副教授及徐博雅医师对围手术期制定了严密规划。最终决定采用左侧枕下外侧经髁入路(远外侧入路)进行肿瘤完整切除。

手术在全程规范化下进行。因为延髓肿瘤切除随时可能出现心律血氧的变化、甚至术中呼吸心跳骤停,麻醉科李迪主治医师给予患者动静脉置管、术中通气保证,严密监测调控血压脉搏;在手术室满国静主管护师和张楠护士的专业配合下,杨海城教授带领李洋副教授和徐博雅医师配合下,精细完成对后组颅神经及椎动脉、脑干与肿瘤的分离,历时6个小时完整切除肿瘤,对血管、神经、脑干达到了预期的完美保护。

术后颅脑磁共振增强示肿瘤全切除,脑干无水肿、椎动脉回归解剖位置

为了保证术后患者安全,随即转入重症医学科继续辅助模式呼吸,术后当日刘女士意识清醒、自主呼吸稳定。术后第一天患者呛咳反射恢复后给予气管插管拔除,术后第三天可以自主进食、咳痰有力、未出现呼吸困难。术后一周内复查颅脑增强磁共振显示肿瘤全切除,刘女士行走自如,无相关并发症出现,困扰她的饮水呛咳、吞咽困难症状消失了,危及生命的呼吸困难症状也没有再出现。

刘女士术后恢复良好,即将出院

杨海城教授表示,在救治枕骨大孔区脑膜瘤患者过程中有两个难点,一个是手术难度大,对神经外科医生是个巨大的挑战;另一个是术后并发症高,一旦出现,往往都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后组颅神经麻痹导致吞咽困难和呼吸困难,近一半的患者出现了这种情况,一些与外科手术效果不佳相关的因素包括肿瘤的腹侧位置、肿瘤延伸到下斜坡、包绕椎动脉等。可喜的是,此例患者经过精细的手术治疗和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没有出现任何并发症。

专家提醒,大约1/3的原发性脑肿瘤是脑膜瘤。它们通常是良性的,生长缓慢。而枕骨大孔区脑膜瘤(FMM)是一种罕见的颅内肿瘤,仅占所有脑膜瘤的0.3-3.2%,患者平均年龄为56岁,男、女之比为1:4,以头痛症状最常见,由于枕骨大孔区脑膜瘤生长缓慢,因此常在病程后期才表现出脑干受压和后组颅神经症状。一旦呼吸乏力,喘闷,饮水呛咳、吞咽障碍、四肢乏力甚至走路困难,更要注意头部是否有问题。

上一篇:哈医大二院心内科完成黑龙江省首例3.0T磁共振兼容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

下一篇:哈医大肿瘤医院王金丽:珍贵的回忆激励我更加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