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哈医大一院肝脏微创外科团队运用机器人腹腔镜手术技术成功为一名罹患复杂肝胆管术后复发结石的老年镜面人患者实施微创手术,手术过程中突破了解剖变异、前次手术粘连及多系统合并疾病的重重挑战,最终彻底切除存在癌变风险的萎缩肝叶和肝内外胆管全部结石,无手术并发症和术中副损伤发生,术后一周即痊愈出院。
患者韩女士(化名),67岁,8年前因胆总管结石、胆囊结石曾接受传统开腹手术,术后三年结石复发,导致其长期饱受肝内胆管结石困扰,反复发作的右上腹疼痛严重影响了她的生活质量。更为特殊的是,韩女士存在罕见的全内脏反位,即医学上所指的“镜面人”,她的心脏、肝脏、脾脏等脏器均与正常解剖位置呈镜像反位分布,这是一种罕见的内脏解剖变异,发生概率约万分之一,这为手术操作带来极大挑战。8年前,由于特殊的身体情况,其开腹手术曾耗时长达10小时。近期复查的肝胆CT提示:肝内胆管多发结石伴肝左叶萎缩,肝总管及部分二级胆管扩张。面对多家医院“需再次开腹”的诊疗建议,患者坚持寻求微创解决方案,最终慕名求诊于哈医大一院肝脏微创外科麻勇主任团队。

查阅相关影像学检查资料后,麻勇主任带领团队为其进行了多学科联合会诊,并确定了进一步治疗的方案。"这是典型的高危复杂病例!"麻勇主任分析指出,患者同时存在高龄、脑梗、2型糖尿病、冠心病、间质性肺炎及血小板减少等多重风险因素,传统开腹手术可能引发包括切口感染、切口疝以及多种心肺并发症,而微创手术则面临三大挑战:全内脏反位导致的解剖定位错乱,术中易发生方向误判;既往开腹手术造成腹腔粘连,胆道前次手术创面会导致分离异常困难;血小板减少带来的术中出血风险。通过三维重建技术精准评估患者腹腔情况后,团队最终确定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肝切除联合胆道镜取石手术为最优方案。

手术过程中,麻勇主任带领杨广超副主任医师等团队成员,在麻醉科严伟丽教授、手术室关红护士等组成的外科手术团队相互配合下,顺利完成了既定的手术计划。手术中发现,患者肝脏不仅全部位于左季肋区,既往手术造成的致密粘连更使解剖层次模糊。借助机器人系统3D高清视野的立体呈现、7自由度机械臂的灵活转向及震颤过滤功能,麻勇主任团队成功突破空间认知惯性,历时近4小时即精准完成了腹腔粘连松解、萎缩肝叶切除及胆道取石手术操作。术后CT显示,患者胆道系统通畅,无残余结石,第7天即顺利出院,随访至今无复发。
这例特殊患者的成功治疗,不仅展现了多学科协作的力量,更彰显了机器人手术在突破解剖限制方面的独特优势,为众多复杂肝胆疾病患者带来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