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二维码
科学研究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科学研究> 正文

药学院团队在动脉粥样硬化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发布时间:2025-09-28 11:33:53 作者:刘鑫 阅读次数:

近日,我校寒地心血管病全国重点实验室杨宝峰院士团队张勇教授课题组在动脉粥样硬化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THBru ameliorates atherosclerosis by inhibiting endothelial ferroptosis via regulation of the super enhancer-associated ABCC1》被国际知名药学期刊《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影响因子:14.6)收录并正式发表。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与内皮功能障碍密切相关的慢性血管疾病。铁死亡作为导致内皮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在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中起关键作用,针对内皮铁死亡的药物研发为动脉粥样硬化提供了潜在治疗策略。本研究旨在评估四氢小檗红碱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影响,并阐明其内皮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四氢小檗红碱可显著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小鼠主动脉斑块形成。通过转录组测序及后续验证,发现四氢小檗红碱通过增强谷胱甘肽稳态和减少活性氧(ROS)积累,减轻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内皮铁死亡。机制上,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四氢小檗红碱可降低超级增强子(SE)调控基因ATP结合盒转运体C亚家族成员1(ABCC1)的表达。转录因子BTB与CNC同源蛋白1(BACH1)通过结合ABCC1的超级增强子(ABCC1-SE)驱动其转录,而四氢小檗红碱能有效抑制ABCC1-SE的活性。此外,四氢小檗红碱可促进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的激活,从而负向调控BACH1及其下游的ABCC1/铁死亡信号通路。综上,本研究首次发现四氢小檗红碱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的潜在候选药物,同时揭示其通过AMPK/BACH1轴调控ABCC1-SE以抑制内皮铁死亡的新机制。

药学院冯竞博士、胡莹莹博士、孙秀秀博士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张勇教授、刘鑫教授、韩维娜教授为本文通讯作者。

图1.四氢小檗红碱通过AMPK/BACH1轴调控ABCC1-SE以抑制内皮铁死亡改善动脉粥样硬化

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211383525006422#undfig1

下一篇:药学院团队揭示E3泛素连接酶接头蛋白SPOP通过泛素化降解TFEB导致心肌肥厚和心力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