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哈尔滨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徐杰副教授团队研究揭示了维生素D3在子痫前期中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活性维生素D3通过激活Nrf2信号通路,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从而减轻胎盘氧化应激和炎症,缓解子痫前期的症状。2025年1月,该研究成果《1,25-Dihydroxyvitamin D3protects against placental inflammation by suppressing NLRP3-mediated IL-1β production via Nrf2 signaling pathway in preeclampsia》正式发表在内分泌学与代谢领域国际权威期刊《Metabolism》上。

子痫前期(pre-eclampsia, PE)是一种严重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主要表现为妊娠20周后新发高血压和蛋白尿,是全球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与多种风险因素相关,包括肥胖、高龄妊娠、慢性疾病以及维生素D3缺乏等。其中,维生素D3作为一种易于干预的风险因素备受关注,但其预防子痫前期发生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胎盘功能障碍是子痫前期的核心病理机制。研究团队首先发现,子痫前期患者胎盘中NLRP3炎症小体异常激活,而Nrf2介导的抗氧化应激能力显著下降。通过子痫前期大鼠模型,研究证实补充维生素D3能够显著抑制胎盘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减少细胞因子IL-1β的分泌,从而缓解大鼠的内皮损伤和多器官功能障碍,并改善胎盘和胎儿的生长发育。进一步研究表明,维生素D3通过其受体VDR特异性上调Nrf2抗氧化应激信号通路,减少线粒体活性氧的生成,抑制NLRP3介导的IL-1β过度产生,最终减轻胎盘炎症和氧化应激损伤。这一发现不仅揭示了维生素D3在子痫前期中的保护作用机制,还为开发针对胎盘功能障碍的治疗策略提供了新思路。

维生素D3价格低廉且易于获取,研究团队表示,此项研究为维生素D3作为子痫前期早期干预药物的临床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然而,研究也指出,这些发现仍需通过大规模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
哈尔滨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教研室硕士研究生刘雪晴、张欣雨、马琳琳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基础医学院徐杰副教授和曹扬讲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该项研究获黑龙江省博士后启动金、黑龙江省医学科学院基础项目A类等项目的资助。
徐杰,哈尔滨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副教授/星联岗位教师,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胎盘功能与妊娠期综合征关系。中国生理学会和黑龙江省生理学会会员,中国生理学会生殖专委会委员。共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科研课题8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Metabolism》、《Free Radical Biology and Medicine》和《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等杂志上发表SCI收录论文共计11篇,单篇影响因子最高10.8。曾获得哈尔滨医科大学2022年全英文教学大赛一等奖,第三届全国高校人体生理学微课教学比赛二等奖等奖励。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metabol.2024.156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