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4年10月15日,现代解剖学奠基人安德烈·维萨里在流放途中逝世。为了纪念这位先驱,同时也为了唤起全社会对解剖学以及器官、遗体捐献的重视,2019国际解剖学工作者学会联盟(IFAA)大会决定将每年10月15日作为世界解剖日。
2023年10月13日,金阳送暖,微风习习,在第五个世界解剖日来临之际,哈医大解剖学教研室全体教师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共同组织了一次纪念活动。

这次活动的主题是“医路有你,感恩前行”,旨在宣传遗体捐献以及感恩大体老师,地点在学生食堂前的广场,教研室的老师们早早地就来到这里布置场地,拉横幅,搭展台,立展板,当第一批下课的学生抵达食堂时,一切已准备就绪。老师们也马上化身宣传员,如同又站在讲台上一般,不停地大声宣讲解剖日的意义以及遗体捐献的相关知识,路过的学生被吸引驻足,主动浏览宣传手册,观看遗体捐献者的感人事迹。他们中有的是刚刚开始学习解剖课的大一学生,也有从未接触过解剖课的人文学院学生,但他们无一例外地被捐献者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纷纷拿起纸笔留言,有的思索片刻,一挥而就,有的沉吟良久,字斟句酌,展板上慢慢地铺满了五颜六色的贴纸,纸短寄深情,清风传大爱,寄托了哈医大学子对大体老师的崇敬感恩之心。两个小时的活动,参观者和留言者络绎不绝,不仅有包括留学生在内的医大学子,还有路过的学校领导,教师。引人注目的是,这里还出现了小学生的身影,也许现在这些孩子并不知道什么是“大体老师”,什么是遗体捐献,但是他们一定也被这种气氛所感染。遗体捐献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善意的光芒终会照亮每一个人,等到他们长大,一定会知晓生命的意义,知道有这样一群人,为医学事业和人民生命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哈医大解剖学教研室和党支部一贯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从学馆松林中矗立的遗体捐献者纪念石,到每次课前师生对大体老师的集体鞠躬,从学生们手中的一束束盛开的鲜花,到纸上的一句句感人肺腑的留言,“感恩之心”就这样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到每一堂解剖课和每一个医学生,为他们的未来埋下“医者仁心、悬壶济世”的种子。
让我们一起致敬伟大的人!
撰稿人:李晓冬、郑晓琳
摄影:赵斌佳慧
审稿:李益民、刘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