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院
基础新闻
关于申报2016年度“高端外国专家项关于申报2016年度“高端外国专家项关于申报2016年度“高端外国专家项关于申报2016年度“
基础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基础新闻 >> 正文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交流会暨黑龙江省遗传学会2023年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3-12-16 发布者: 浏览次数: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交流会暨黑龙江省遗传学会于2023年12月10日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图书馆星联报告厅成功举办。本次大会由中国遗传学会教育教学委员会、黑龙江省遗传学会主办、中国遗传资源保护与疾病防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承办,以“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与遗传学创新”为主题,邀请到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齐齐哈尔医学院、牡丹江医学院和佳木斯大学等国内多所高等院校教育科研领域专家参会。会议共分为上下两场,上半场为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经验分享,下半场为医学教研模式探索。

上午8时,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交流会暨黑龙江省遗传学会2023年会开幕。会议由哈尔滨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党委书记、中国遗传资源保护与疾病防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金焰教授主持。哈尔滨医科大学教务处处长李勇在会议开幕式上致欢迎词,中国遗传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遗传学会教育教学委员会主任委员、黑龙江省遗传学会理事长傅松滨教授致开幕词。在致辞中,傅松滨教授表示,大学本科教育的积累要从学科建设、梯队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基地建设、专业建设和教学方式建设七个方面持续夯实、砥砺创新。黑龙江大学李海英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朱辉教授、孙文靖教授、宁尚伟教授,东北林业大学王超教授,牡丹江医学院宋洁教授,佳木斯大学张金波教授和齐齐哈尔医学院刘丹教授到会并进行大会报告交流。

哈尔滨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党委书记、中国遗传资源保护与疾病

防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金焰教授主持本次会议开幕式

哈尔滨医科大学教务处处长李勇在会议开幕式上致欢迎词

中国遗传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遗传学会教育教学委员会主任委员

黑龙江省遗传学会理事长傅松滨教授致开幕词

出席本次会议的所有代表合影

在上半场关于“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交流环节中,孙文靖教授、李海英教授以及朱辉教授分别分享了各自学科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经验。孙文靖教授就“《医学遗传学》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与探索”进行汇报交流。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遗传学》课程自李璞教授于1950年创建至今,已走过七十三载岁月,秉承着“立足传承,守正创新”的教育理念,课程建设坚持科教融合、知行育人,从人才培养、学科交叉、思政育人、数智结合、实践学习等全方位多维度进行课程创新,打造优秀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李海英教授作了题为“一流专业背景下的《分子生物学》一流课程建设”的报告。课程针对学生参与度低、在线资源匹配度差、教学评价模式单一等痛点问题展开创新改革,以“新方法实现线上线下课程有机互融”、“新资源融入产教协同概念”、“新体系融入龙江红色基因和延安精神”的“三新三融”思路进行课程创新。从优化重构课程目标、更新课程资源、思政育人融入课堂教学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等四项教学创新举措的实施,打造《分子生物学》一流课程。朱辉教授进行了题为“《生理学》国家一流课程建设”的汇报。朱辉教授团队建设的《生理学》课程是一门国家一流本科线上课程,涵盖85个视频,时长920分钟,累计开展10个学期,浏览量超过8000万,学生覆盖院校超过500所,累计建班数量超过600个。《生理学》国家一流本科线上课程遵循“基础框架线上学、逻辑应用探究学、身体力行拓展学”的原则,开展混合式教学,致力于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三重教学目标。

哈尔滨医科大学孙文靖教授作大会报告

黑龙江大学李海英教授作大会报告

哈尔滨医科大学朱辉教授作大会报告

在下半场关于“医学教育教学模式探索”的主题报告中,宁尚伟教授、宋洁教授、张金波教授、王超教授和刘丹教授作了精彩的主题报告。宁尚伟教授的报告主题为《基于组学大数据的非编码RNA功能研究和数据库应用》,宁尚伟教授团队立足于生物信息分析在医药领域的切实应用,以数据整合、核心算法开发、大数据服务平台应用等三大版块的内容为蓝本,整理成为生命组学数据资源、大数据药物信息学和生物医药数据库开发等三门本科课程,实用性极强,达到了将科研融入教学并转化为教学的目的。宋洁教授所介绍的《医学遗传学》课程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课程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线上+线下【智慧教学+翻转课堂(情景模拟+案例讨论)】+社会实践”的混合式多元化教学模式,生动活泼的打造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医学遗传学》课堂。张金波教授就育人问题开展了生动深入的“课程思政建设经验汇报”报告。张金波教授指出,课程思政建设应以纲要为准绳,实行以“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理论实际”相结合的全程育人,以信息技术创新思政元素的展现手段,让学科交叉与最新前沿与思政育人同向同行。王超教授所作的“立德为先,能力为重,提升素质,主动成长-《林木育种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报告中展现了该课程从“自学质疑的线上学习”和“课堂突破的线下教学”双管齐下,生动地将思政育人的过程与本专业的幼苗育种相类比,提出了“现象=积累+碰撞+环境”的育人模式。齐齐哈尔医学院刘丹教授交流了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遗传学专业素养和科研训练的交互培养的课程报告。刘丹教授提出,医学生的执业能力与创新能力必须协同发展,要以提升学生执业能力和促进学生未来创新发展为目标,构建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遗传学专业素养和科研训练的交互培养模式。几位专家的主题报告充分展示课程特色与教学创新,深入浅出,见微知著,千花齐放,百家争鸣。

哈尔滨医科大学宁尚伟教授作大会报告

牡丹江医学院宋洁教授作大会报告

佳木斯大学张金波教授作大会报告

东北林业大学王超教授

齐齐哈尔医学院刘丹教授作大会报告

中国遗传学会教育教学委员会及黑龙江省遗传学会是公益性和学术性社会团体,长期以来专注于遗传学教育教学的交流与分享,为广大遗传学教育从业者提供了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中国遗传学会教育教学委员会及黑龙江省遗传学会将在广大教育从业者的支持之下,继往开来,开拓创新,书写辉煌奋斗的崭新篇章。

撰稿人:蔡梦迪

摄影人:冀国华

ICP备05001970号 哈尔滨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部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