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院
基础新闻
关于申报2016年度“高端外国专家项关于申报2016年度“高端外国专家项关于申报2016年度“高端外国专家项关于申报2016年度“
基础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基础新闻 >> 正文
孙博教授团队发现去甲肾上腺素促进B细胞诱导的CD8+T淋巴细胞死亡
发布时间:2025-03-25 发布者: 浏览次数:

哈尔滨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神经生物学教研室孙博教授与李呼伦教授团队带领2022级博士生黄薇在免疫细胞相互作用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该团队研究首次发现,活化的B细胞与效应性CD8+ T细胞之间存在一种全新的相互作用方式,且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促进作用。这一发现揭示了免疫细胞之间相互制约与平衡的新机制,为炎症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潜在的策略。2025年1月15日,该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以题为《Norepinephrine promotes activated B cells to identify and kill effector CD8+ T cells through FasL/Fas pathway in spleen mononuclear cells isolated from 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的论文形式发表于神经免疫学领域的权威期刊《Brain Behaviorand Immunity》(2025,IF:8.8)。

在本研究中,研究团队以多发性硬化症的动物模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模型为研究对象,首先深入探究了NE对EAE炎症的调节作用。在此基础上,团队进一步对其作用机制展开研究,揭示了NE能够促进效应性CD8+ T细胞的凋亡,但这种调控作用并非直接发生,而是通过细胞间的相互作用间接实现的。那么,究竟是哪种细胞参与了这一过程呢?经过多项实验的验证,研究团队最终发现,活化的效应性B细胞能够通过MHC-I途径提呈抗原,并对效应性CD8+ T细胞进行识别。此外,NE能够上调B细胞上FasL的表达,进而诱导效应性CD8+ T细胞的杀伤。

该研究通讯作者孙博教授从2004年以来一直从事有关神经免疫方面的研究,相继发表有关神经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国内、外学术论文55篇,SCI收录文章50篇,累计影响因子181.036,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文章26篇(包括并列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累计影响因子101.964。申请者作为课题负责人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黑龙江省博士后基金1项等多个项目。并作为课题组主要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十五”攻关 项目、黑龙江省重大攻关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多项重大课题。

第一作者黄薇是孙博教授课题组2022级博士研究生,本科及硕士阶段就读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基础医学七年制专业,凭借在读期间的优异表现,多次荣获哈尔滨医科大学干部奖学金等荣誉称号。硕博期间,在导师孙博教授的悉心指导下,积极参与科研工作,参与发表高水平学术期刊论文6篇(总IF=34.6),并且积极参与多项国自然等课题的研究工作,展现出卓越的科研潜力与学术素养。

此次孙博教授与李呼伦教授团队发表的研究成果,为理解免疫细胞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并为炎症性疾病的治疗策略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ICP备05001970号 哈尔滨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部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