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呼伦教授团队发现Ctpb2作为代谢产物感受器可以被心肌细胞
缺血缺氧激活促进成体心肌细胞增殖和心脏修复
哈尔滨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神经生物学教研室李呼伦教授和孙博教授团队研究揭示了Ctbp2通过调控心肌细胞增殖参与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再生的相关机制。2025年3月26日,该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以题为《The transcriptional repressor Ctbp2 as a metabolite sensor regulating cardiomyocytes proliferation and heart regeneration》的论文形式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Molecular Medicine》(2025,IF:6.0)。

心脏病,包括心肌梗死,是全球主要的死亡原因。成年哺乳动物的心脏是成年组织中再生能力最差的组织之一,其在损伤后不能再生。因此,如何改善心脏的自我修复能力成为了科学家们关注的世界难题。近年来,这一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调控心肌细胞中一些关键的细胞周期通路,能够促进心肌细胞增殖和再生。但是,长期调节这些通路可能导致肥厚性心肌病或心力衰竭,其中Hippo信号通路的持续失活会导致广泛的心肌细胞去分化,从而损害心功能和心肌梗死后受损心脏的修复。因此,需要探究可控、瞬时调节这些通路的方法,以取代因疾病而失去的心肌细胞,从而改善损伤后的心肌功能,这也是本研究的出发点。
该团队通过对Ctbp2的研究,首次证明了Ctbp2-FoxO1-p21/p27轴能够促进心肌细胞增殖和心脏再生。Ctbp2作为一个代谢产物感受器,在心肌细胞缺血缺氧时被激活,而在正常情况下失活。这种可控、瞬时调节心肌细胞增殖的方法,可避免因长期调节心肌细胞增殖导致肥厚性心肌病或心力衰竭而损害心功能,为解决心肌细胞增殖和心脏再生问题提供了新靶点和新思路。

李呼伦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二级教授,神经生物学教研室主任,黑龙江省高校神经生物重点实验室主任,学科带头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理事,黑龙江省神经科学学会理事,黑龙江省干细胞研究与应用学会会长,黑龙江省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黑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龙江学者,享有黑龙江省政府特殊津贴,黑龙江省遗传学会理事,国家教育部博士点评审专家,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1996-2000赴瑞典Krolinska皇家医学院Huddinge大学神经科工作,主要从事神经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理、免疫耐受治疗和神经免疫损伤方面的研究。目前在国内主要从事神经免疫学、免疫学、干细胞治疗神经损伤等方面工作。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160篇,其中SCI收录76篇,最高文章发表在Nature Immunology。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引导项目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项,以及各级省市级课题7项。获得黑龙江省政府奖9项,省卫生厅奖5项,省高校科技进步奖3项。
第一作者孟燕婷2021级博士研究生,本科就读于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凭借在读期间的优异表现,多次荣获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奖学金和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硕博期间,在导师李呼伦教授和孙博教授的悉心指导下,积极参与科研工作,参与发表高水平学术期刊论文7篇,并且积极参与多项国自然等课题的研究工作,展现出卓越的科研潜力与学术素养。
本研究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少帅揭榜”项目的支持下为解决成年哺乳动物心肌细胞增殖问题提供了新靶点,并为心肌梗死后的修复治疗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