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

新闻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参加第二届全国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夏令营活动
日期: 2018-08-01      信息来源:      点击数:

为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专项工作,继续打好提高高校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不断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由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主办,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思政课学习之星”——第二届全国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夏令营开于2018723日在吉林大学东荣大厦二楼多功能厅隆重召开。51位来自40余省高校的青年齐聚美丽的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我院2016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张广明参加了此次夏令营活动。


本次夏令营活动从723日开始,至27日结束,历时五天。在日程安排上,安排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实践考察、经典导读、分析研讨、优秀思政课观摩、素质拓展,重点突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教育。在师资安排上,聘请了国内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学者进行授课。夏令营内容丰富广泛,师资力量强大,是一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盛宴。

开幕仪式上,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霍志刚致辞。他指出:“思政课学习之星”夏令营是培养青年优秀大学生的重要举措,青年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希望,应该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者和发扬者,积极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随后,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忠军教授重点讲述了有关“青年人坚守执着的信念”问题,他分别从理想信念、价值操守、精神家园三个层面,阐释了青年人为什么要有执着的信念、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执着信念以及怎样坚守执着信念的问题。

在专题讲座中,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吉林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韩喜平教授,以认识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从马克思主义蕴含的四个层次为同学们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韩喜平教授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是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的时代。第二场讲座,邀请了全国马工程首席专家、吉林大学匡亚明特聘教授陈秉公教授,他的讲座围绕《二十一世纪与中华民族精神》展开,他指出: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所熟知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而中华民族精神所体现的基本价值观就是“和合之道”。他以孔子的故事为例,让营员们更深刻的理解何为“和合之道”。

在实践考察中,负责人带领夏令营的营员们,共同参观了吉林大学地质宫的黄大年教授纪念馆,通过老师对黄大年教授事迹的介绍,感受到他那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和淡泊名利、敢于奉献的高尚情操;随后参观了吉林省博物馆,讲解员向营员们讲授了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吉林故事,东北抗日联军军史记载的黑土军魂,一幕幕场景让青年们更感肩上责任之重,使命之重,点燃了内心的澎湃之情。在之后的行程中,参观了中国一汽集团有限公司,感受长春作为工业基地的深厚实力。

在专题论坛中,吉林大学学者和来自各高校的营员、围绕“我心优秀的思政课”展开发言和讨论。哈尔滨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张广明在专题研讨中进行了发言,他在发言中提到:思政学习不仅是关于课堂教学的事情,还是精神世界的事情,事关一个人的信仰,事关一个人精神世界的生活,事关一个人的终极价值的依托,更是教育领域的大事。作为未来的思政教育工作者,爱国、励志、求真、务实的价值观念应深植于我们心中,贯彻落实到我们的行动上。


“思政课学习之星”夏令营是培养青年优秀大学生的重要举措,对青年学生的成长将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青年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更应该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者和发扬者,积极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


ICP备05001970号 哈尔滨医科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