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简介: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现由6名教师组成,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人,讲师1人,助教2人;硕士5人,在读博士1人。
教研室于1982年成立,当时教研室名称是德育教研室,2002年更名为思想道德修养教研室。2006年,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2005〕5号文件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开设公共必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更名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
教研室主要承担着全校本科、八年制、七年制等所有专业全部学生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课程的教学工作。教研室每学年的教学总课时数在864学时以上。
教研室的6名教师致力于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坚守初心、牢记使命,严谨认真、教书育人。教研室6名教师的主要学科背景和从事的专业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心理学、经济学、法律等,学科背景完全能适应思想道德和法治课程的教学需要。在每年学校、学院的评课中都取得了优秀的成绩,教研室也多次获得了校级优秀教研室称号。自2011年以来,以学科建设为中心,积极参与国家、省级、校级的各种教学研究活动,发表教学科研论文43篇,结项课题15项。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涵盖了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理想信念等诸多方面的内容,面对价值观多元化、追求个性化的“00后”学生群体,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很难起到其应有的效果。因此,在教研室老师的共同努力下,积极探索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运用互动式、启发式、体验式、案例式、情境式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提升素质,培养能力,致力于呈现给学生独特的、有思想、有原则、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有情怀的思政课,通过独特的学习体验,带给学生独特的学习感受。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一方面注重课堂上的教学实效,另一方面更注重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结合教材内容,在老师们的指导下,让学生们自编、自导、自演历史小故事,并拍摄和制作出视频小电影。同时还利用双休日时间,开展了大学新生团体心理沙龙活动,培养学生们明晰事理,提高学生们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解决思想迷茫、理论困惑、心理冲突,助力学生们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使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成为学生们的良师益友,“让学生一生受益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