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的学生工作一直以来都得到了校领导和学院领导的关心与重视,帮助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首先,校领导多次到人文学院检查工作都重点提到了学生管理工作,包括学生的学习状况、生活条件、司法考试、考研、就业形势等。学院领导更是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每一年新生入学,尹梅院长都会到学生寝室,看望新入学的同学,并慰问高年级的学生,关心他们在司法考试、考研等方面遇到的困难;迎新见面会上,尹梅院长亲自做专业介绍,让新入学的同学对学院有了认同感和归属感。
加强学生管理的同时,学院对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有着严格的要求。虽然法学专业的年轻老师居多,但这些老师都特别努力,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在2011年司法考试中,我院2008级法学学生又有了新的突破,共有6名同学顺利通过司法考试,又一次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的十五个百分点。
考研率大幅提升。毕业生分别考入:武汉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等名校。公务员及事业单位考试通过率大幅提高:包括考入省检察院、哈尔滨市检察院、双鸭山市、连云港市检察院、牡丹江监狱等。
学院聘请省人大代表、省律师协会副会长、首届“全国优秀律师”李亚兰为人文学院特聘教授,为医学法学专业学生进行讲座,与学生共同探讨和解读新出台的《婚姻法》,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医学法学专业老师进行导师制活动,一对一或一对几个学生进行系统培养,从刚入学的学生抓起,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水平,提升医学法学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
同时,邀请学院知名教授和老师为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第二课堂的讲座,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学生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创新基地建设硕果累累,医学法学老师带领学生共同做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能力。
另外,学院还采用多种形式,增强专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人文学院迎新晚会暨中秋晚会的开展、舞蹈大赛的风采展示、运动会成绩的取得、建党九十周年大合唱的诗歌朗诵,都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医学法学学生前后二次受邀参加省电视台法制栏目《交锋》节目的录制,受到了电视台领导的一致好评,展示了法学学生的风采,很好的宣传了医学法学专业。
医学法学专业的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包括校园普法活动的开展,到省市级法院观摩庭审,参观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等等。
就业方面,大力拓展就业渠道,就业形势显著改善。一方面我们邀请已经考上公务员和考上研究生的同学回校为学生作培训和辅导,包括我本人也到招聘会现场,指导学生如何面试,并与用人单位积极沟通和协调,以促进学生就业。针对毕业生同学中找工作人数少、考研人数多等现实情况,学院进行了一对一的沟通辅导、指导学生作简历找工作。
另一方面,学院的领导和老师通过自己的各种渠道帮助学生就业,邀请一些单位到学院进行现场招聘,推荐我们的优秀毕业生。尤其是我们尹梅院长,通过个人的关系近两年就帮助近十名学生找到了逞心如意的工作,包括北京、上海等城市。使我们的毕业生能够积极就业,走向社会,服务国家。
我们也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创业。2010级法学付少杰同学,自己创业,建立公司,成为法人代表,也带动了其他同学自主创业的意识。
探索多种形式,加强学生思想建设。党在我心中,人文领先行活动的开展,缅怀先烈理论学习和建党九十周年共青团学习活动的开展都很好的加强了学生自身的思想建设。
人文青年报纸的出版可以说是越办越好,每学期定期发行,得到了领导的一致肯定。报纸的内容都是来源于法学专业学生的积极投稿,一方面宣传了医学法学专业,另一方面也充分的调动了医学法学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们更具有归属感。
在人文青年报纸中,我们也向广大师生公布了法律援助邮箱,为在校师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
我们还专门为法学所有学生提供了一个平台,设立了公共信箱,法学学生都可以登录,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等方面让师生之间有个很好的交流,学院领导及老师会定期登录公共信箱为同学进行答疑解惑,为学生解决一些实际的困难。
我们为学院的贫困学生解决勤工助学岗位,包括让“爱”送你回家活动的开展。这是由我们学院法学老师发起的爱心捐助活动,全院有三十位老师积极响应,帮助八名同学,包括云南、重庆、山东、山西等地的同学购买往返的回家车票,让这些贫困的学生能够回家过年。而且爱心捐款活动采用不记名的形式,我们谁也不知道哪位老师捐了多少钱。就如同我们学院领导所说的那样“献出爱心,不在多少,关键是要为学生解决实际的困难。”“让爱送你回家”的帮扶活动已成为我们人文学院系列主题活动之一,我们将会继续做下去。
我们将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减轻学生就业压力,提高学生就业率。同时也要将学院特困学生救助制度化、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