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招生就业
当前位置: 首页 >> 招生就业 >> 正文
人文学院法学专业2012年毕业生情况汇报 日期:2012-06-19

一、就业工作基本情况

我院法学专业2012年毕业生共33人,其中男12人,女21人。

目前考取研究生12人,签署协议或已找到工作的16人,其中包含出国同学一名,支援西部计划同学一名。截止6月8日统计,就业率为84.85%。剩余5人中,3人考省公务员等待本月24日复试结果,或签署协议;1人正在办理事业单位入职手续;1人意向毕业后签律师事务所。

就业形势总体较去年有很大改观。

二、各学院特色工作经验介绍

领导重视是做好毕业生工作的先决条件:一直以来,我院学生工作都得到了校领导和学院领导的关心与重视。校领导多次到人文学院检查工作都重点提到了学生工作,包括学生的学习状况、生活条件、司法考试、考研、就业形势等。学院也把毕业生就业情况如何作为衡量学生工作好坏、专业生死存亡的大问题来抓。

我院工作的具体经验如下:

1、开展系列专题讲座,为学生充分就业提供有针对性的前瞻性指导。

从司法考试、公务员考试、考研、就业观念转变及就业技巧提升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专题讲座。

如我们聘请省人大代表、省律师协会副会长、首届“全国优秀律师”李亚兰为人文学院特聘教授,为医学法学专业学生进行讲座辅导;聘请法学专业名家来学院讲学指导。

我们还邀请已经考上公务员、考上研究生和通过司法考试的同学回校为学弟学妹们作培训和辅导。

上述努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2年考研率为36.36%,较2011年的考研率15.79%,提高了20多个百分点。而且不少学生考取了全国重点大学,如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华南理工、大连海事大学等。

2011年司法考试中,2008级毕业生再创佳绩,廖亚涓等六名同学顺利通过司法考试,取得律师资格,司法考试通过率达到百分之三十,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也为这些同学顺利找到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学院领导和老师积极行动起来帮助学生就业。

学院领导和老师责任感强,把学生看作自己的孩子。利用自己的各种关系,帮助学生争取尽可能多的就业机会。如邀请一些单位到学院进行现场招聘,推荐我们的优秀毕业生。辅导员老师到招聘会现场,指导学生如何作简历如何面试,并与用人单位积极沟通和协调,以促进学生就业。针对毕业生同学中找工作人数少、考研人数多等现实情况,学院进行了一对一的沟通辅导,做到一颗红心,两手准备。尤其是我们尹梅院长,近两年来通过个人的渠道已帮助10余名学生在北京、上海等城市找到了称心如意的工作。

我们也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创业。2010级法学付少杰同学、2008级法学毕业生吕鹏同学都在自己创业,建立公司,成为法人代表。他们成功的实践也带动了其他同学自主创业的意识。

3、注重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当然也包括就业能力的培养。

医学法学专业老师进行导师制活动,一对一或一对几个学生进行系统培养,从刚入学的学生抓起,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水平,提升医学法学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从而推动法学毕业生顺利找到工作、走向社会。

创新基地建设硕果累累,医学法学老师带领学生共同做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能力,而这恰恰是我们的学生工作之后必备的基本的能力。

组织医学法学专业的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更好更快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包括校园普法活动的开展,到省市级法院观摩庭审,参观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参加省电视台法制栏目《交锋》节目的录制等等。由此,增加了学生的实战能力。

三、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工作方向

1、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加大法学专业宣传力度、社会认知度,减轻学生就业压力,提高学生就业率。

2、进一步加大对法学专业同学的辅导和培养力度,从低年级做起,从细节出发,重点培养法学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3、人文青年报纸的出版可以说是越办越好,每学期定期发行,得到了领导的一致肯定。报纸的内容都是来源于法学专业学生的积极投稿,一方面宣传了医学法学专业,另一方面也充分的调动了医学法学学生积极性。在人文青年报纸中会专门设立一个版块来宣传毕业生就业情况,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鼓励学生顺利就业。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医学与哲学》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医学与社会》   《医学与法学》
             

ICP备05001970号 哈尔滨医科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