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学生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正文
站在三尺讲台说爱你 —— 哈医大人文学子赴希望小学支教 日期:2019-05-21

支教,一个陌生又熟悉的字眼,我们郑重地将它写入青春的纪念册。从懵懂到了解再到热忱,从探索到熟知再到渴望,大学生志愿者已将行囊渐渐充盈,整装以待。5月21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与哈尔滨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爱与希望志愿服务团队的老师和同学们伴着绵绵细雨来到了位于哈尔滨市道外区巨源镇前进村的马家小学。这是一所希望小学,在这里就读的大多数学生都是村里的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为了生活奔波,相对来说孩子们比较缺少家庭的温暖和陪伴。

大学生志愿者为孩子们带来了精心准备的课程,涵盖视力保健、火灾逃生、预防校园暴力和中华传统美德等方面的内容。细心的讲授和充满爱心的关怀受到了小学校师生的好评,参与授课的大学生也纷纷表示有感悟、有收获!虽然,我们在几节课的时间内能够传授的知识是有限的,但是我们希望能带孩子们一起领略小小的校园之外还有更广阔的天地,通过努力能够拥有精彩的未来。

(图为哈尔滨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张晓奥老师与四名大学生志愿者)

小小的村庄,一所爱的小学,三十几个茁壮成长的希望。仅有九个人的四年级,充满着团结和友爱,礼物有限,孩子们却不争不抢,互相谦让。当问到他们的未来,四年级的孩子们已经有了属于他们的美好设想,女孩子们想当服装设计师,男孩子们想做工程做机械搞建设。课上,他们积极回答问题,思维敏捷,对于校园安全问题都有着准确的判断,也有着较强的自我防范意识,我想,老师们一定为孩子们奉献了很多,与她们日常的教育密不可分。一层小楼,三尺讲台。短暂的停留却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四十分钟一节课已觉喉咙沙哑,更体会到老师们的辛苦。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与这些孩子相比的差距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离别时,孩子们起立说的"老师再见"让我热泪盈眶,那时我觉得,我唯一的希望就是他们能健康快乐的成长,能努力学习,实现他们美好的梦想,我也相信他们可以。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17级学生 王雨佳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们来到了这个很虽然很小但却很温暖的地方。虽然之前曾构想过这些孩子的活泼可爱,但真的见到他们时,心还是被触动到了。一节课的时间,这些可爱的孩子们带给我很多很多惊喜,有出乎我意料的问题,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也会非常积极的配合并我回答我提出的问题,他们很好的掌握了我所讲的火灾逃生知识。在之后的谈心环节,我们就像朋友有一样,谈论着他们的理想,他们的对未来的期许,有想做医生的小男孩也有想做老师的小女孩,我相信在她们的不断努力下,一定会实现自己的理想! 之前,我在想,一节课,我能给这些孩子带来什么,我能改变得了什么。一节课后,我明白了:我带给他们的不是课本上基础的知识,而是告诉他们外面的世界是那么的绚烂,外面的世界是那么的广阔,他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他们还有无数的机会,他们可以变成更好的自己。希望我的一节课能给他们的人生带来一抹亮色,我也会一直为他们加油的!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17级学生 王楠

怀着紧张的心情来到了一年级,但是当看到孩子们一张张朝气蓬勃的的脸时,我放轻松了许多。孩子们都很热情活泼,刚进门时同学们送给我了亲手制作的鲜花和贺卡并热情的跟我问好,我们进行了互动交流,他们的反应很快,积极地发言,发挥着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表演了情景剧金孝拾银,虽然时间有限但是通过金孝拾银的故事希望他们可以学习到中华的传统美德,课程的最后我告诉他们学习的重要性,希望通过短暂的四十分钟,他们可以有些收获和启示,课后我们一起合影,他们的笑容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一间教室,三尺讲台,几套桌椅。如此简单的事物却承载着光明的未来和美好的期待。我们能带去的也许不多,我们能留下的也许太少,但我们会带着一腔热忱而往,满怀感动而归。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17级学生 张金子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医学与哲学》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医学与社会》   《医学与法学》
             

ICP备05001970号 哈尔滨医科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