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医科大学举办2021年骨干教师教学风范大赛、青年教师教学风采大赛、教师英语授课风采大赛,人文学院英语教研室孙志楠副教授、慕林老师和尚冠群老师代表学院参赛。经过一天激烈的角逐,孙志楠副教授在骨干教师教学风范大赛荣获一等奖及教学活动创新奖,慕林老师在青年教师教学风采大赛荣获二等奖,尚冠群老师在教师全英文教学大赛中荣获三等奖,三位老师的优秀表现得到了参赛评委和教务部门领导的充分肯定,他们在比赛中展现了人文学院青年教师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为进一步提升人文学院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激活青年教师的潜能,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与进步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传播语言的温度,凝聚人文的力量
人文学院英语教研室 孙志楠副教授
二十年前的九月,校园里庄严的白求恩塑像见证了我从教生涯的开端。医史学家西格里斯说:“与其说医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不如说是一门社会科学”,医学的人文性和普世性,让我明确了自己的职业定位,这种对职业身份的认知与坚定,为我在语言学与医学交叉学科的漫漫征程中提供了不竭动力。
初入杏林,三尺讲台,倍感神圣,未敢懈怠。一直在思考如何将人文学科的语言学置入广阔的医学背景,让学生用英语获取专业知识、发展批判思维、培育人文精神,在医学的奥秘和科技的力量面前,同时感受语言的温度、体验人文的张力,成为兼具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的完整医者。
2013年10月,医学英语教学成果汇报会在主楼报告厅举行,得到了学校教务处、学生工作部和校团委的关注和大力支持。演出舞台异彩纷呈,展现出学生的人文情怀、职业精神、语言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体现了医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阶段性成果。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执教数年后,面对医学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新医科、新文科建设对医学英语教学的机遇和挑战,在学院的支持与鼓励下,2019年8月,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资助,赴美国宾夕法尼亚进行为期一年的访学,了解国际前沿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教育技术,尤其在跨文化教育和学术英语教学领域,进行了较系统学习,为医学英语教学注入了动力和生机。回国伊始,学院立即为教师经验交流搭建了平台,让我有机会围绕中外教育教学异同与教师们开展交流探讨,把接触到的不同文化、不同学科背景对于教学、科研及文化传播的不同表现形式做了介绍,更加深了我对医学英语教育、教学的理解。


2021年5月,一年一度的“哈尔滨医科大学骨干教师教学风范大赛”鸣金开锣。赛制发生改革,面对迄今为止最缜密规范的比赛规则:现场课堂教学实录、课程思政设计报告、课程教学创新成果报告、课程教学创新设计汇报、教学基本功展示等全部计入比赛总分。一条条标准和要求、繁复的表格、赛前抽签决定讲课内容……以提升教学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以学习者的身份投入比赛,整个赛程即为学习过程,也是寻找差距的过程。备赛过程将所有压力转化为动力,并得到了学院教务部门和综合管理部门的全程协助。6月23日,当我走上比赛讲台,昔日的课堂在此复现,幻化为我曾经讲授过的数千节课中的普通场景,坚持学院一以贯之的教学标准,一切又变得生机勃勃,我忘了比赛,忘了竞争,所有紧张焦虑和压力全部消弭于无形。
金秋九月,我收获了“骨干教师教学风范大赛”一等奖,并获“教学活动创新”专项奖。此时,我深感集体力量的强大,回顾整个过程,是学院的高度重视,是学科发挥的团队合力,是严谨求实、和谐共赢的精神风貌使人文学院在这一赛事中折桂,身为其中一员,何等荣幸。
二十年的光阴,美丽的哈尔滨医科大学施与我温润的滋养,告诉我从教的意义在于通过文化与智慧维度的引领,使学生迸发出医路征途中的心灵张力。未来二十年,我会继续致力于把医学多维度发展的罗盘精准指向医学人文,并砥砺前行。
心得体会
人文学院英语教研室 慕林老师
七月的校园,晴天碧瓦,绿树成荫,风景如画。来自各教学单位的几十名教师齐聚教学大赛的赛场,写下对教学的热爱,展示医大人的风采,交流育人中的感悟,聆听专家的点评,实现自我的提升。今年我有幸成为了其中的一员。赛场归来,受益匪浅,感慨良多。

这是一场有温度的大赛。学院领导对比赛高度重视、对我们青年教师发展给予深切关怀、对报名选手与赛道科学规划,为青年教师搭建了展示的空间和舞台,保障了我们比赛的顺利进行;教学团队资源共享、资深教师传帮带,极大地帮助了我不断提升、快速成长。
这是一场有力量的大赛。在这场寓教于学、以学促教的比赛中,我的理论认知和实践经验都得到了极大提升。教学经验丰富的资深专家的点评和建议令我醍醐灌顶,评委的肯定和赞许是我前行的动力,更多优秀教师的精彩展示更让我认识到差距和努力的方向。

厚植爱国情怀、培养会讲中国故事的国际人才是外语教师的使命。带上党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未来的教学生涯中勤耕不辍、砥砺前行。
改变看得见
——参加哈尔滨医科大学全英文教学大赛心得哈医大法学体会
人文学院英语教研室 尚冠群老师
为鼓励教师提高英语教学能力,学校决定举办2021年教师全英文教学大赛。我做为英语教研室一名多年来在一线教学的教师,有幸代表学院参加此次大赛。比赛也是学习,我收获颇丰,感触良多。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教书如此,参赛亦是如此。刚开始参加比赛的时候,我总感觉自己力不从心,遇到困难畏缩不前。在学院领导和教研室同事们的鼓励下,我很快扭转观念克服畏难情绪,迎难而上,积极备战。从准备公开课,不断修改和完善课件,到虚心听取各位老师的意见,每一个环节我都悉心准备,并且及时记录需要改进的地方。虽然最终仅获得比赛三等奖,但我很享受这个用心准备的过程,给了我继续努力的勇气和信心。

为期一天的比赛,各个学院优秀教师精湛的教学艺术,深厚的教学功底和独特的教学风格,无不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学习和对比,我发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存在许多可以改进完善的方面。
首先,教师良好的业务素质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和保障。口语流利,发音标准,语音语调优美,英语基本功扎实,是教好英语课程的基础;其次,要善于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育设施辅助教学,调动课堂气氛,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没有上不好的课,只有不好好备课的老师。多媒体等教育技术的运用,为课堂教学增添活力和色彩。本次参赛很多老师都使用了多媒体课件,制作精美,富有创意。能够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从而提高教学的影响力;最后,要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融合起来,促进学生相互学习,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如:角色表演、小组竞赛等,让学生通过实践和参与,充分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感受合作学习所带来的益处,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团队精神。

有压力才有动力。从大赛中学到的、感受到的,为我以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带来了动力。希望通过努力,我能够在三尺讲台上有更多新的尝试、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