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教育教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教学 >> 正文
哈医大医学人文师生团队参加第十六届医师职业精神研讨会 日期:2023-10-25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邵嵘青

2022级人文医学研究生

 

 

由北京大学医学部中美医师职业精神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主办,以及《医学与哲学》杂志、《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中华医学教育杂志》协办的第十六届医师职业精神研讨会于2023年10月21-22日,在北京大学医学部校区会议中心召开。本届研讨会聚焦于临床实践中的伦理难题,会议分为主会场和学生分会场进行。

    2023年10月20日,我踏上了前往首都的征途,在导师的鼓励下,参与第十六届医师职业精神研讨会。此次出行于我而言是十分特别的,这是我第一次在没有导师的陪同下独自完成学术汇报任务。令我万分感激的是,学院总是慷慨地给予我们许多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为我们创造了许多拓展知识面的机会,给我们提供了探索未知的动力与勇气。还记得在出发前,我收到了学院老师们的关心与指导,老师们的支持与鼓励给了我前行的动力。

相比于往年,这次研讨会的准备时间较为紧促,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我的导师王彧老师也一如往常那样,笑着对我说到:“没关系的,嵘青,努力过后,都会是晴朗。”老师为我指明了方向,细心地提出了专业性建议,我也因此不断完善、丰富汇报内容。

这次汇报的特别之处在于我幸运地收到了来自不同院校的老师和同学们的积极反馈与回应。在专家点评环节,北京协和医学院人文和社会科学学院睢素丽老师对我的汇报主题给予了专业的建议。此外,在学生论坛的交流与问答环节,来自大连医科大学的同学针对于我的汇报提出了他的见解与疑惑,而他所提出的相关疑问也是我曾经思考过的问题。在讨论的结尾部分,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丛亚丽老师对我们的探讨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并给予了我鼓励与建议。那一刻,我突然真正意识到了,何为学术交流。这是一场探索未知的旅程,在对话与交流之中,擦出思想碰撞的火花,而思想的火花便是学术的起点,对知识的渴求驱使着我们不断前行。虽然我们常说科研是一场孤独的旅行,但这次宝贵的经历使我坚信:“请永远保持热爱,因为总有人会与你产生共鸣。”

除此之外,来自五湖四海十余所院校的同学们就他们的研究方向进行了精彩的汇报与演讲,研究内容包含脑瘫患者临床治疗中的伦理难题、医学生关于性与生殖观念的混合性研究、动物福利、疫苗接种的伦理问题、医师职业精神认知情况的调研及反思、生前预嘱的进展研究、生殖伦理、医疗不当行为与患者安全相关研究、大学生的焦虑情绪认知度的调查等多项研究主题。学生论坛的精彩演讲使我收获颇丰,从不同的理论视角下分析研究问题会得到不一样的收获。这次研讨会使我开阔了眼界,拓展了理论视野。

科研是条修行路,以琐碎赋予时间意义。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的作者曾谈到:“我想我喜欢期望生活在更好的世界的信念,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体验你所体验过的不同人生的信念,对尚未体验过的爱有所希冀的信念。但学会放手,试着去观察事情的走向,我认为这是信念和教育之间的一种奇妙交织,因为正是这两者的结合,让你得以看清你的生活,并想象一种全然不同的生活。”我想这便是科研存在的意义吧,它从实践中来,最终又回到实践中去。虽然我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力量依旧比较微弱,而我们每一个个体生命,在其中的意义,也仿佛是人类文明对宇宙的意义一样,在浩瀚无垠当中,击出微弱却伟大的回响。

再次感谢学院能够给予我们如此宝贵的学习经历,在短短三天的旅程中,我也得到了许多老师和同学的陪伴与照护,瞿平院长在出行前给予了我们宝贵的建议,朱虹老师耐心地转达研讨会的各项通知,在参会过程中宋行宜老师全程陪伴着我们,细心叮嘱着各项事宜,还有同级的同学小璇、悦悦、佳敏在汇报过程中也给予了我许多帮助和鼓励。

写下这篇文章时,我正乘着开往归途的列车,而这段秋日里炙热且盛大的回忆缓缓向我袭来,虽短暂,却荡气回肠。

我所认知的人生,应该是一场“袪魅”之旅;

去更远的地方,汲取更多的知识;

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吧,

风起云涌之时,

回眸间,轻舟已过万重山;

山山而川,不过尔尔。

所以少年人啊,请永远保持炽热,永远热泪盈眶;

因为在未来的某一天里,“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医学与哲学》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医学与社会》   《医学与法学》
             

ICP备05001970号 哈尔滨医科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