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科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正文
健康报“医学AB面专栏”:手术刀冰冷,是医生赋予它温度 日期:2025-07-02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医学人文精神的回归与升华,是医学属性的内在要求,也是医学职业、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需要。《医学人文关怀提升行动方案(2024—2027年)》指出,医学人文关怀培养应当贯穿医学生培养全过程和医务人员职业全周期。

自2024年开始,哈尔滨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邀请超20位临床医学专家分享充满人文情怀的执业故事,选派30余位医学人文学者走进临床科室,观察、记录医患日常。自7月1日本期开始,“文化·视窗”版开设“医学AB面”专栏,以上述医学人文研究成果为基础,每期以专家学者对话、临床案例和思考的形式深入临床背后,探索医学人文内涵,以理论为舟,案例为楫,展现医学人文在临床工作中扎根、发芽的过程。

本期对话嘉宾: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附属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 董家鸿

哈尔滨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院长 尹梅

尹梅:您曾说过:“医疗的结果有不确定性,但医生的良知却是确定的。”这句话道出了医学人文关怀的内涵。现实中,不同医院、不同医生的服务能力可能有区别,但他们在医疗行为中的职责核心其实是相似的。

董家鸿:是的,医学是研究不确定性的科学和可能性的艺术,人体和疾病是非常复杂的。有人说,医学是充满未知的瀚海,我们无论多么了解人体的机能、疾病的本质,还是有很多尚未认知的领域,我们现有的知识可能只是科学真相的冰山一角。但在诸多不确定中,我们对医学的实践、对患者照护的良知是确定的。

从科学角度讲,技术常有穷尽,我们能治好的疾病是有限的,但对患者人文关怀的抚慰是无穷的。

不同医院,医疗条件可能有差异,学科的发展会有不平衡,医务人员的服务能力、服务水平也可能有差距。但从医学人文关怀这个角度讲,每位从业者、每个医疗团队、每家医院,都可以形成自己的服务特色,并将这种特色和专长发挥到极致。

尹梅:您在青海果洛州启动包虫病攻坚公益行动,帮助到很多罹患包虫病的孩子。其中一位名叫旦正措的小姑娘是个孤儿,您为她做了精准肝脏手术。后来,当她得知您再次到果洛开展公益行动时,她特别开心地拿着一束刚采的小花等在手术室门外。看到您走出手术室,她非常激动地一下子就扑向了您,并邀请您参加她学校的肝包虫病防治活动,您立即就同意了。其实您当时在果洛的行程很满,怎么还会有精力去参与这些额外的科普教育活动呢?

董家鸿:我觉得医生的职业宗旨就是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过去,我们主要在医院里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但要提高整个社会的健康水平,科普和预防是非常重要的。青海果洛州的攻坚行动得到了来自全国很多专家的支持,我们的努力就是为了提高民众对包虫病防治知识的认知。对于减少包虫病发病率、控制包虫病危害来说,预防措施极为重要。所以不管时间多么紧张,我们都非常热衷于从事科普宣教工作。

尹梅:您常说,黄志强院士是影响您一生的引路人。能和我们分享一下您眼中的恩师吗?

董家鸿:我的恩师黄志强院士是国际著名肝胆外科学家,我国胆道外科之父、肝胆胰外科奠基人之一。黄老一生都在做两件事:做一名好医生,做一名好老师。

黄老要求我们不仅要做好医疗服务,还要做好科学研究,做临床和科研兼修、学术与医术兼优的学术型外科医生。黄老曾说:“事实应是临床研究的出发点。”这是我们后来提出的临床驱动的医学研究范式最早的启迪。黄老要求我们,要“开别人不能开的刀,治别人治不好的病”,要在医学上不断挑战自己,不断拓展外科的边界。黄老身上的光辉精神和科学风范,影响了我一生。

尹梅:心之所向,即为灯塔。或许是有前辈精神感召的原因,您一直致力于培育后学。您倡导并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成立了“灯塔学院”,牵头设置7大培训课程,不断助力推进基层医生医疗技术的同质化,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好评。您此举是基于什么考虑呢?

董家鸿:“灯塔学院”的宗旨和目标就是帮助提升基层的医疗卫生水平,让更多的民众无须舟车劳顿就能得到很好的医疗照护。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各区域间医疗水平发展尚不平衡。对此,党和政府也在积极作为,建强基层,不断帮助边远地区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大家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帮助有需要的地方培养带不走的医疗队伍,让优质医疗资源和技术在当地扎根、发芽。

尹梅:我曾接触过您的一名患者,他形容您“还没开始治疗就让患者有了舒适、信任的感受”。在我们印象中,外科医生的形象多是雷厉风行的,您是怎样将医学人文的如沐春风融入职业习惯中的?

董家鸿:您提到的给患者带来舒适和信任的感受,其实本应是医生的本分和素养。用一颗仁爱之心去服务病患,也应是医生的职业要求。医疗技术可能是冰冷的,因此我们更需要用关怀赋予它温度,在疗愈疾病的同时,让患者在心理上获得安慰。医生在心理上的共情,能够激发患者身体的疗愈功能,身心同治,更好地提升诊治效果。

我常常想,“柳叶刀”下的人文关怀才是一个医生真正的情怀所至。小小的柳叶刀,不但是一把精进的医疗技术之刀,还是一把充满温情的刀,是一名医生将其对医学的所有热爱,融入对生命拯救中的体现。很少有能像医生那样深刻地影响他人生活的职业。一台手术过后,患者身上的刀口既是医生的“作品”,更是医生对患者的祝福。我们理应用高度担当负责的行动践行医学的誓言,诠释医学的真谛。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医学与哲学》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医学与社会》   《医学与法学》
             

ICP备05001970号 哈尔滨医科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