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花好月圆人团圆——哈尔滨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中秋联欢会 日期:2018-09-25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万里江山披锦绣;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忆对中秋丹桂丛。华灯初放日,天涯共此时,在这个万家团聚的节日里,哈尔滨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大家庭隆重举行中秋联欢晚会,师生欢聚一堂,共赏明月。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因为有学院每一位领导亲躬立行的付出,有每一位老师兢兢业业的奋斗,和每一名同学勤勤恳恳的努力,才成就了今天的快乐与祥和,收获了丰厚的硕果与成绩。值此中秋佳节,领导、老师和同学们都精心准备了节目,舞台效果极好,联欢晚会现场充满了欢声笑语。

联欢晚会由青年教师宋晓丹、潘帅、郝佳彤主持。

首先由研究生代表为大家带来开场舞,青春的舞姿和动感的音乐获得了阵阵掌声。

我爱你青松气质,我爱你红梅品格,我爱你森林无边,我爱你群山巍峨。我爱你,中国! 外语教研室的女高音孙谊老师唱出了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声。

诗歌是无际的海,朝向它,可遥看春暖花开。诗歌是无边的天,仰望它,可找寻飞鸟的痕迹。高尔基先生以激昂的浪漫主义激情,对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给予了最真挚的赞颂,俄日教研室带来双语诗朗诵《海燕》。

黄山黄河是我陶醉的梦,长江长城钻进心口不愿醒。无论梦里有多远,无论海角天涯路几重,我们都有一颗共同的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党总支第一支部献上气势磅礴的合唱《我的中国心》。

相传,清朝嘉庆年间,三句半悄悄出现于民间;公元2018年,马克思主义学院才子老师任守双悄悄创作了饱含深情的三句半。他们表演形式欢快,内容幽默又朗朗上口,受到一致好评。

百年前,我们的先辈用血肉换来了自由,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那些饥寒交迫的人们,那些为了自由而斗争的人们,饱经沧桑,历尽磨难。邵铭浩老师的独唱《国际歌》,把我们一同带回那永不退色的记忆。

每一支舞蹈都是一曲歌,一首诗,一个梦,一段情。舞步翩翩,步伐活泼,外语教研室的尚冠群老师带来的拉丁独舞惊艳了全场。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总会经历挫折,经历失败,但是,只要我们不断努力,终会有成功的一天,因为阳光总在风雨后。王罕哲老师的独唱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声音甜美,歌词励志,仿佛唱到了每个人的心里。

我们一同为今天的欢笑而自豪,我们一起为明天的拼搏而努力。在未来的路上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只要有你,就不迷茫,因为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党总支第二支部带来压轴合唱《相亲相爱一家人》。

伴随着悠扬的歌声和优美的舞姿,联欢会现场还进行了五轮抽奖环节,师生们幸运地拿到了小奖品,其乐融融。

经过全场推荐点评,大家一致认为尚冠群老师的拉丁舞艳压全场,获得一等奖,由院长尹梅教授为尚老师颁奖。孙谊老师和邵铭浩老师的节目分获二等奖和三等奖。

月光如水,清澈我们内心的坚定与执着。月华如歌,唱响我们心中的热爱与激昂。值此中秋佳节之际,人文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大家庭团聚于此,天上月圆,地上人圆。相聚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不知不觉在谈笑的指尖轻轻滑过,愉悦的歌声还回荡在我们的心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祝福全体师生家庭美满,工作顺利,幸福平安!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医学与哲学》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医学与社会》   《医学与法学》
             

ICP备05001970号 哈尔滨医科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