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末的北方哈尔滨刚有春意,草树泛绿,春花待开,但中原古都西安,早就繁花似锦,春已过半。
4月29日在西安召开中国医界精英大聚会——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分会主办的2017中国整合医学大会,其主题为:未来医学赢在整合,这一切都与春的希望相和!
一场盛况空前的中国整合医学思想"盛宴"华丽登场。本次大会秉承贵在整合,难在整合,赢在整合的主题,邀请到52名院士、近160名大学校长、1000多名医院院长、10000多名参会者相聚古都西安,万人共同见证“2017中国整合医学大会“的精彩。这次会议规模之大,层次之高、人数之众、参与之广都创了新记录,在智慧的碰撞与激荡中,开启整合医学广阔的未来。
大会在上午设立1个主论坛和下午开设45个分论坛。内容涉及几十个医学学科和专业,相互交叉融合,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整合。

(图为2017中国整合医学大会开幕式现场)
一、主论坛
(一)开幕式
由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杨宝峰院士主持,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师分会会长、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张士涛、第四军医大学校长周先志、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先后代表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为大会致辞,强调随着现代医学对人的整体性日益重视,医学的发展已跨入整合医学时代。解决目前医学专业细化、专科细划、知识碎片化带来的弊端,用整体观、整合观和正确的医学观推动大卫生和大健康事业的发展,必将有利于健康中国的建设和推进。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整合医学从理念向实践深入。

(图为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杨宝峰院士)

(图为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张士涛)

(图为第四军医大学校长周先志)

(图为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
(二)主旨报告
六位院士和媒体人,作了七个主旨报告。
樊代明院士作了《医学与整合》报告,强调医学不是单纯的科学,医学充满了哲学,还涵盖了社会学、人学、艺术、心理学等。提出“三间健康学”。第一个是空间健康学,人是一个整体,人脱离不了自然。第二个是人间健康学。当前,忽视了能量信息,传统的生理学快土崩瓦解,人体解剖已经无人问津,医生和临床隔河相望,医学和病人越来越远。第三个时间健康学。所有的东西都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过于微观过于局部的研究不能代表医学的本质,医学缺整体观医将不医。

(图为樊代明院士在会议中作主旨报告)
秦伯益院士作了《医学与教育》的报告,强调教育不应该忽略人格的培养。如今的教育却只注重知识的教育,而忽略了人格的培养。知识变为思维,控制行动,通过实践,才有力量。教育要与世界先进文明求同。医学的分工碎片化,诊疗服务商品化,各种服务明码标价,医院市场化。我们的教育要与世界先进文明求同。

(图为秦伯益院士在会议中作主旨报告)
郎景和院士作了《医学与文学》的报告,强调当医学有了文学的风韵,意味无穷;文学有了医学的内涵,深情温润。叙事医学,是具有叙事能力的医学实践,或是有叙事能力所实践的医学,能够倾听病人的叙事、想象病人的境遇、理解他们的痛苦、尊重他们的选择。这是一种人文关怀,使医患沟通是一种仁爱表达,是一种真诚对话。除了医学和医术,我们还有诗和远方。

(图为郎景和院士在会议中作主旨报告)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作了《医学与医德》的报告,他以三个故事为例,来讲述医学与医德。医生是介于普通人和佛之间的职业。一方面每一个医生都是普通人,他们也有喜怒哀乐,有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己的挣扎和抱怨。但是另一方面,由于他们的工作是面对别人的生老病死,就天然的具有了佛和上帝的某些属性。1000台成功、完美的手术,抵不上发表的一篇不太真实的论文,是谁制造了这样的悲剧!他借最近热炒的医生论文造假事件指出,如果环境和制度是坏的,好人也会变成坏人。

(图为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在会议中作主旨报告)
程京院士作了《医学与工程》的报告,讲解了个人的经历,以及自己如何把工程与医学结合起来,从中可以感受到工匠精神中的以为患者为中心的仁心。陈君石院士作了《医学与营养》的报告,强调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把“吃不饱、隐形饥饿、吃多了”列为三大营养不良,以及该如何应对。张伯礼院士作了《中医与西医》的报告,中医学虽然古老,但是理念不落后。但是一定要和现代科技结合,将会产生原创性成果。中医学融入进去,让整合医学更加丰满。

(图为程京院士在会议中作主旨报告)

(图为陈君石院士在会议中作主旨报告)

(图为张伯礼院士在会议中作主旨报告)
(三)医学与人文沙龙:适道·仁心
五位中外学者嘉宾分别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EricWilliam Ford先生,日本丽泽大学生命伦理研究室室长足立智孝教授,中国工程院樊代明院士、郎景和院士、张伯礼院士,吴斌先生主持了适道仁心名人对话。五位学者围绕 “东西方医学文化的异同”的主题,就东西方的生命观有哪些差异;应该有什么样的生命观;生活质量与人为的生命延长,哪一个更为重要;医疗对于健康的作用究竟有多大;如何避免过度医疗等问题进行了深度探讨。
二、分论坛——医学人文论坛不可或缺
下午整合医学大会共开设45个分论坛,安排了300多场讲座,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对医学未来发展方向和前沿技术、整合医学相关临床专科发展与适宜技术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专题研讨。
(一)整合医学人文论坛
整合医学人文论坛不可或缺。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00名医学伦理、临床医学、医院管理、卫生法学、美学等领域专家,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把脉”“问诊”。此次论坛以“和谐医患”整合发展”为主题,由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分会和《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共同主办。医学人文论坛设有三个主要环节:论坛开幕式,主题报告、青年论坛。会议全程由中国整合医学人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哈尔滨医科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尹梅教授主持。

(图为尹梅教授主持整合医学人文论坛)
整合医学人文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明旭教授作了整合医学人文专业委员会筹备工作报告,马晓宣读了整合医学人文专业委员会委员和常委名单,并现场颁发聘任证书。

(图为王明旭教授在整合医学人文论坛中作报告)

(图为整合医学人文专业委员会委员和常委合影)
(二)整合医学人文论坛主题报告
张金钟教授作了《人本医疗视域下的医学综合》的报告。袁钟教授作了《医学和医学人文的盲人摸象》的报告。山西医科大学校长段志光教授作了《大健康人文:医学人文和健康人文的未来》的报告,提出了新的整合式的概念,并加以解读。丛亚丽教授作了《医患关系研究的进展及国际经验借鉴》的报告,经典话题在历史视野中换发生机。程喻教授作了《医学人类学的研究与中国实践》的报告,医学人了学的的方法视角以及实践研究都具有新意。赵美娟教授作了《看与思的方式:在医学的知与行之间“整合”意味着什么》的报告。关键教授作了《真实世界证据——研究价值与生命伦理》的报告。
樊代明院士特意挤出时间来到整合医学人文论坛并做报告,强调医学人文在整合医学中地位和作用极为重要。他再次引用特鲁多的名言:有时治愈,经常缓解,总是安慰。这句话中的人文意蕴非常突出,而常被现代的技术主义者所忽视或轻视。明年整合医学大会怎么办?准备请包括马修在内的五位诺奖获得者,请俄印等8位国外学者,办成国际性的整合医学大会,对整合医学有利的事就要去做。

(图为樊代明院士在整合医学人文论坛中作报告)
(三)整合医学人文青年论坛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史宗明作了《新媒体时代通讯员工作的使命与方法》的报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王晶作了《如何做好医学期刊英文阅读及语言润色工作》的报告。山东大学药学院吴一波作了《基于微型公共平台的医学伦理传播模式的构建》的报告。广州医科大学田冬霞作了《社交媒体时代:机遇与风险——医务人员如何面对挑战》的报告。第三军医大学周吉银作了《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临床研究中的伦理审查问题探讨》的报告。

(图为参加会议的各位专家学者合影)
附录:中国整合医学人文专业委员会名单
顾 问 樊代明
名誉主任委员 张金钟 袁钟
主任委员 王明旭
副主任委员 赵美娟 尹梅 曹永福 巩守平 丛亚丽
秘书长 尹 梅
副秘书长 曹永福 关 健
(整合医学人文专委会秘书处设在哈尔滨医科大学人文学院)
常 委(以姓氏笔画为序)
马佰莲 王一方 王明旭 王洪奇 尹 梅 丛亚丽 巩守平
庄重军 刘俊荣 关 健 苏振兴 李久辉 张宏家 陈发俊
陈清江 赵国山 赵美娟 胡 洁 姜柏生 徐英辉 徐海照
高加蓉 曹永福 程文玉 曾宪涛 蔡 昱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马 晓 马明月 马佰莲 王 岑 王 建 王 萍 王一方 王大军 王云岭 王志中 王明旭 王金柱 王洪奇 王家祥 王续琴 方新文 尹 梅 邓家奎 丛亚丽 巩守平 庄重军 刘 峰 刘月树 刘俊荣 刘剑波 刘惠军 关 健 严金海 苏振兴 杜 萍 李 勇 李久辉 李中琳 李汝德 杨志平 杨淑娟 何权瀛 佟 欣 冷树青 张 珊 张 翔 张 磊 张宏家 张宗明 张超杰 张瑞宏 张新庆 张源明 陈 昊 陈士福 陈永斌 陈发俊 陈清江 林 玲 罗 萍 和新颖 赵国山 赵美娟 胡 洁 姜柏生 徐英辉 徐海照 徐萍风 高加蓉 高成阁 黄 勇 黄 海 曹永福 曹高芳 常运立葛 波 程 瑜 程文玉 傅侃达 曾宪涛 谢广宽 赖永洪 蔡 昱 暴继敏 薛云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