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党建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正文
人文学院师生热议全国两会 日期:2025-03-14

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和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分别于3月4日和3月5日开幕,人文学院师生热切关注两会动态,认真学习领会两会精神,并结合自身学习和工作实际,畅谈学习体会,表达信心决心。

人文学院党委书记黄永柏

李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对过去一年,也即十四五收官之年的工作和成绩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大量数据材料具体、明确和令人鼓舞。对成绩取得的经验总结,根本一条在于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抓住了推进中国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的关键——科学理论的灵魂引领作用。面对十五五开局之年,李强总理也就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任务、政策取向、重点举措等进行了全面的擘画。

报告中把“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化推进,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无疑释放出了对高校、对教育工作者的殷殷期待和大力支持。“全面实施立德树人工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加快双一流建设,完善学科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师待遇保障”、“弘扬科学家精神”等,都为我们下一步工作打开新局面指明了重点努力方向、明确了实现路径。

作为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工作者,我们一要吃透报告精神,二要结合自身实际工作和专业优长,把报告中上述举措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使其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人文学院院长尹梅

2025年全国两会强调了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地位,明确了教育强国的核心目标,提出实施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作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教育被赋予了更为重要的使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深化产教融合”等战略部署,为新时代医学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人工智能(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深化医教协同、科教融汇”,为医学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科研工作指明了方向。以全国两会精神为指引,深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培养兼具家国情怀和创新能力的医学拔尖人才,为教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医学教育力量。

两会强调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普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紧抓“新医科”建设机遇,推动医学教育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布局,向“医”而新,提“质”为民,在教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的新征程上彰显新作为。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向“新”发力,开辟未来健康、人工智能新赛道,培养具有“科学脑”“人文心”“工匠手”的卓越医学人才。作为一名医学教育工作者,立足本职工作,努力做好教育改革与创新,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医学人才。

人文学院副院长朱洪岩

在2025年全国两会胜利闭幕之际,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深入学习两会精神,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教育的重要论述,如同春风化雨,为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报告中关于青年发展、就业创业、文化传承的暖心政策,更让我深刻感受到党和国家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时代新人的坚定决心。

作为人文社科领域的教育工作者,我将以“三个聚焦”推动两会精神落地生根:一是聚焦培根铸魂,把两会精神转化为思政教育的鲜活素材,引导大学生在学习政府工作报告中读懂制度优势、坚定“四个自信”;二是聚焦实践育人,将“第二课堂”与民生关切深度融合,打造医疗志愿服务、基层社会治理调研等实践品牌,让学生在服务社会中厚植家国情怀;三是聚焦成长护航,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助力学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创业。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我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带领学院学生工作队伍和团委创新开展“两会精神青年说”“民生提案模拟大赛”等特色活动,把制度自信的种子播撒进青年心田。同时,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重点关注学生心理健康、职业发展等现实需求,用人文关怀的温度护航学生成长成才,培养既有仁心仁术、又具人文底蕴的新时代人才,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哈医大人的智慧和力量。

人文学院副院长瞿平

在2025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聚焦两会精神,凝聚思想共识。作为人文学院教学副院长,贯彻两会精神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提升教育质量,推动课程优化。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调整课程设置,强化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第二,实现教学方法创新。推动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新模式,提升教学效果。第三,加强教师培训。鼓励参与教学研究,提升整体教学水平。第四,推动科研创新、科研支持。鼓励教师申报科研项目,提供资源支持,促进跨学科合作。最后,加强学术交流。组织学术会议、讲座,邀请国内外专家交流,提升学术氛围。

总之,贯彻两会精神的核心在于将国家政策与学院实际工作紧密结合,推动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高质量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深化产教融合、加强科研创新等,确保学院工作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

人文学院第一党支部组织委员俄语教研室教师王红

作为医科院校的公外教师,我们深感语言学科与两会热点问题之间存在着深刻的联系。两会期间,“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等热词频频出现,这些词汇不仅是政策导向的体现,更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素材。两会热词的翻译与传播,直接影响着国际社会对中国政策的理解。如何准确传达这些概念的文化内涵和政策意蕴,是语言专业面临的重大课题。我们需要深入研究这些热词的语义演变、语用特征和翻译策略,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语言支持。 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语言专业与科技的融合日益紧密。我们需要培养既精通语言又懂医术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对语言服务的新需求。 语言专业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两会提出的文化数字化战略,为语言学研究开辟了新领域。通过数字技术开发智能语言学习系统、构建多语言文化数据库,都是语言专业可以大有作为的方向。 面对新形势,高校公外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实现自身价值。我们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医学复合型人才,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语言智慧。这既是语言专业的历史使命,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责任。

人文学院第二党支部党员法学教研室教师赵永

近日,全国两会胜利闭幕,这是春天里的一次盛会。如何公正、高效地解决医疗纠纷是今年的两会关注的焦点,疗纠纷处理的困境在于专业判断的权威性与公正性难以保证,当前的医疗纠纷处理在制度设计、专业协调等方面存在立法缺陷。呼吁尽快出台司法鉴定立法是今年“两会”的另一个重要议题,加快推进司法鉴定立法工作,才能促进司法鉴定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司法鉴定管理体制改革,制定司法鉴定法已经列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作为高校从事法医学和法学教学的教师,我会发挥专业优势,与学生一起探讨研究法医学和法学的联合发展的课题,一起关注司法鉴定法的立法进展。作为省司法鉴定人协会法医专家库成员,我将围绕如何规范司法鉴定机构管理,提升司法鉴定人员素养,加强司法鉴定宣传,提高社会对司法鉴定工作的认知和信任度,满足群众司法鉴定需求等方面,积极献言献策,为推动司法鉴定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人文学院第三党支部书记美育教研室主任王静

今年全国两会胜利召开,政府工作报告中教育领域的内容让我深感振奋。当“科技+艺术”的创新浪潮与“以美育人”的传统理念在会场交汇,我们深切感受到:美育,正站在重构教育生态的历史节点上。作为美育教育工作者,我将深化美育教育改革,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多觉创美,提升学生审美与创造力;积极参与美育资源共建共享,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创新思维和文化自信,推动学校美育高质量发展;加强智慧课程建设,通过多媒体教学、在线课程等方式,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更丰富的艺术资源,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

人文学院本科生支部党员2021级法学一班学生 李越桐

全国两会的召开,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国家发展的深远考量和对人民群众福祉的深切关怀。作为一名医学院校的学生,我深刻感受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宏伟蓝图,这让我倍感振奋。我们将以全国两会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响应国家对医学教育和医疗事业的号召。在日常学习中,我们将更加专注于专业知识的积累和实践技能的提升,也将积极投身于医学人文领域的研究和创新实践,以期在推动医学科学进步与医学人文事业发展的征途中,留下我们坚实的足迹。我们将始终铭记初心,肩扛使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坚定的信念,投身于神圣而崇高的医学事业,为实现健康中国的宏伟蓝图,矢志不渝,不懈奋斗!

人文学院研究生支部党员2024级人文医学研究生 雒可心

全国两会是我国推进卫生健康事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节点,为构建优质高效医疗服务体系注入强劲动力。国家在深化医改中持续强化人文关怀理念,彰显生命至上的政策令我们深受触动。作为人文医学研究生,我们深刻认识到医学的温度不仅在于技术创新,更在于对生命全周期的尊重与关怀。我们将深入开展医患共情机制研究,推动叙事医学在临床实践中的转化应用,关注基层医疗中的伦理困境,用人文研究成果助力医院服务质量提升,为培养具有仁心仁术的医学人才贡献智慧,让健康中国建设始终闪耀人文光辉。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医学与哲学》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医学与社会》   《医学与法学》
             

ICP备05001970号 哈尔滨医科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