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交流合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交流合作 >> 正文

哈医大人文学院师生参加黑龙江高院“送法进校园”院校共建活动

日期:2020-12-01

11月25日下午,省法院召开“送法进校园”院校共建交流座谈会。哈工大、哈工程、哈医大、东北农大、东北林大、黑龙江大学等15所驻哈高校法学院(系)相关领导、专家学者及学生代表共45人受邀走进省法院,就开展“送法进校园”和院校共建等工作进行座谈交流。省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罗继广,院机关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座谈。哈医大人文学院院长尹梅教授、法学教研室霍原副教授、法学专业本科生修小惠参加座谈会。

法学教研室老师霍原副教授参会心得

冬日里的飘雪,说来就来,哪怕是落在地上已不见踪影。在冰城独有的雪景天气里,哈尔滨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受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的邀请,我作为法学教研室代表与尹梅院长、学生代表修小惠同学一同参加省法院组织的“送法进校园”院校共建交流座谈会。

在省法院高悬的国徽下,我的内心感到了一种庄严的责任,一种为建设法治国家应尽的躬身而为、殚精竭虑的使命和担当。一代清官海瑞“得其人而不得其法,则事必不能行;得其法而不得其人,则法必不能济。人法兼资,而天下之治成。”的名言在提醒后人,国家的治理和繁荣,有良法更需要有良才。而作为一名法学教师,培养法学的良才当为我们应尽之责任。

于法学人才的培养而言,无论是大陆法系抑或英美法系之国家,无不以理论结合实务为之。就此而论,省法院所倡导的“院校合作、送法进校园”则完全契合法学人才培养的当有之法。故此,无论是石时态院长在黑龙江大学的授课,还是省法院法官到东北林业大学的座谈,无不是这一方法的贯彻和执行。

美国“社会学法学”的奠基人罗斯科·庞德曾说:“法律应该是稳定的,但不能停止不前。”法律或是法学的发展,需要高瞻远瞩的立法者、潜心钻研的法律学者和锐意进取的司法官员的共同努力。当立法者制定法律之后,需要法律学者从法教义学的角度对于法律进行细密周到的解释,需要各级法官践行法律的应有之意。当然,任何一部“完美”的法律都不可能不存在漏洞,而这些法律漏洞,需要法律学者运用法律的解释方法、法官发挥法律续造的主观能动性去填补。而无论是法律学者,还是各级法官的养成,都始于高校的法学教育。

执笔于此,回想当我驱车将小慧同学送到公卫楼前时,望着孩子那青春的背影,蓦然回首,仿佛看到二十年前青春挥洒的自己,追忆往事,银丝已上双鬓,最满足的唯有一代一代的学生在传承着自己对法学的执著、对公平正义的向往。

2018级法学学生修小惠参会心得

11月25日下午,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送法进校园”院校共建交流座谈会。作为哈尔滨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法学专业2018级学生,我非常荣幸能够随我校尹梅院长和霍原老师参加座谈,此行收获颇丰。 有机会走进神往已久的人民法院,我无比激动,无比期待。当踏进法院大门的那一刻,威严感扑面而来!我们先后参观了高院的图书馆,院史馆还有一整面的法官监督墙,真的令人震撼。

在座谈会上,尹院长用简洁明了的三点内容概括我校医学法学专业的优势与亮点。此次会议讨论了推进高院与各高校在社会实践、人才培养、法治宣传、资源共享等方面的交流合作,这正是为我们学生谋求的最大福利。无论是医学生或者法学生都需要将理论联系实际,才能作用于生活,服务社会,而这对于医学法学更是必不可少的。我们需要这样的机会和平台,集大家所长,将我们的优势和特色发扬光大,更好的处理医患之间的关系,成为医患沟通之间的桥梁。

同时,从各位法学大咖的交流中,我也感受到大家将龙江法治建设作为共同的事业,这是一份社会责任,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一种使命感油然而生。我也希望通过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将专业特长发挥出来,实实在在地解决社会问题,为龙江的法治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座谈会虽已结束,但是高院与高校的合作才刚刚开始。“送法进校园”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司法实践机会,也将培养更多优秀的法律人。长风破浪会有时,我相信,龙江的法治建设会越来越辉煌!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医学与哲学》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医学与社会》   《医学与法学》
             

ICP备05001970号 哈尔滨医科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