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机构设置 > 黑龙江省医学科学院 > 正文

黑龙江省医学科学院

黑龙江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时间:2022-01-13 11:09:57  作者:  点击:

研究所简介: 

黑龙江省肿瘤防治研究所于1978年底由省编委正式批准成立,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巴德年教授负责组建,并任所长。1980年主管单位归属于哈尔滨医科大学,于2015年年初并入黑龙江省医学科学院。现任所长为邰升教授。

实验室现有科研用面积2400余平方米,建有350平方米的GMP标准无菌实验室、P2级别负压实验室和开放式中心实验室,设有肿瘤免疫研究室、细胞生物学研究室、生物信息学研究室、抗肿瘤药物研究室、肿瘤流行病学研究室、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室、中心实验室等部门。肿瘤研究所科研平台可以完成从体外到体内、从细胞水平到分子水平、从基因到蛋白质的研究。实验室拥有蛋白质飞行时间质谱仪、流式细胞仪、厌氧培养工作站、定量PCR仪、近红外小动物活体成像仪、超速冷冻离心机、荧光倒置显微镜、冷冻干燥装置、高效液相色谱仪等大型高精端的仪器和设备240多件套,总价值1300多万元。

 肿瘤研究所以恶性肿瘤生物学基础研究为优势和突破口,重点攻关恶性肿瘤免疫治疗,肿瘤血管生成与抗血管生成治疗,恶性肿瘤耐药机制,恶性肿瘤标记物的筛选与检测以及恶性肿瘤转移机制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肿瘤生物治疗研究和肿瘤流行病病因学研究水平居于全国前列,其中肿瘤过继免疫治疗是在国内首先开展的研究项目。肿瘤研究所先后承担国家“六五”、“七五”、“八五”、“九五”攻关课题、国家科技部“863”计划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科技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等各类课题100多项。近五年来在Nature Medicine、Lancet Oncology、JAMA ONCOLOGY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00余篇。

 肿瘤研究所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党委和省医学科学院的正确领导下,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前行的力量,为祖国的医学事业发展努力奋斗。


所长简介:

 

邰升,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黑龙江省肿瘤防治研究所所长。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肝胆胰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肝脏外科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委员兼秘书、黑龙江省医师协会肝胆胰分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抗癌协会肝胆胰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肝胆胰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热衷于肝胆胰肿瘤的根治性手术和规范化、系统化治疗。熟练掌握肝移植、活体肝移植、离体/半离体肝切除、辅助肝移植等技术,擅长复杂腹膜后肿瘤的联合脏器切除。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担任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委、岭南肝胆外科杂志编委。累计发表S CI文章20余篇,其中肝脏顶级杂志Hepatology 通讯作者1篇,Hepatology共同作者两篇。获黑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黑龙江省卫生厅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龙江工匠、人民好医生等荣誉称号。


副所长简介:



  孙夕林,医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龙江青年学者特聘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星联学者。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曾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放射科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深造学习。现任黑龙江省肿瘤防治研究所副所长,黑龙江省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主任,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核医学科主任,学术带头人及教研室主任。任中华核医学会青年委员及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常务理事等多项学术兼职,是Lung cancer及European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 and Molecular Imaging等杂志编委。

主要从事核医学的影像诊断和核素治疗工作,科研方向为肿瘤分子影像精准诊疗。围绕着肺癌精准诊断放射性药物、经呼吸道递送肺癌分子成像诊疗一体化新策略以及新型肿瘤分子成像仪器研发开展深入攻关,并取得系列原创成果,助力推动分子影像诊疗新技术的临床转化,让肿瘤患者最终受益。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及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等各类科研项目25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文章49篇,含转化医学领域权威期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Science advances、 Nature Communications及核医学领域权威期刊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等。先后主持研究者发起的核医学诊疗临床试验项目共8项,含多中心临床试验1项。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33项、国际发明专利6项、PCT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15项、中国实用新型专利8项及中国外观专利1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全国卫生行业青年创新大赛金奖及黑龙江省政府科技奖自然类二等奖等科研奖励;作为主编、副主编及编者参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的核医学领域系列教材和科学出版社的分子影像领域专著等16部。



 
刘通,教授,哈医大星联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黑龙江省肿瘤防治研究所副所长,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二病区负责人。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黑龙江省杰出青年人才项目获得者、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担任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心脏病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异质性与个体化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乳腺学组青年委员、黑龙江省抗癌协会理事会理事、黑龙江省医师协会乳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社会及学术兼职。

临床工作:擅长乳腺癌微创手术、重建手术、腔镜手术等难治型乳腺癌的综合治疗。

科研工作:基于单细胞空间多组学对肿瘤的时空动态特征、肿瘤人工智能多模态诊断的创新研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含共同)身份在Nature Cell Biology、PNAS、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Protein & Cell、Nature Communications、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等期刊发表研究论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1项,面上、青年项目3项,以及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等。担任The Innovation、Military Medical Research、Cancer Biology&Medicine、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的青年编委。获得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科学家奖、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黑龙江省医疗卫生新技术奖一等奖等。主编人卫出版社等教材《临床病理学》、《肿瘤诊断治疗学》。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保健路1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