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由黑龙江省医学科学院科研处主办,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运动障碍疾病亚专科病房承办的喜迎百年校庆·星汉学术论坛(第二十八期)暨脑科学与免疫高峰论坛在我校主楼演讲厅举办。会议邀请了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杜久林教授、广州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冷启彬教授、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吴思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张鸣沙教授、复旦大学脑科学转化研究院舒友生教授,多位国家杰青、业界翘楚齐聚一堂。

医科院科研处处长田进伟代表哈尔滨医科大学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同时介绍了“哈医人”扎根龙江,昂首阔步迈向哈医百年的新时代目标,希望通过本次会议搭建高层次学术交流平台,激励我校科研工作者,激发创新意识,拓宽学术视野。

杜久林教授的报告题目为“解码小型脊椎动物大脑的结构和功能”,该团队一直致力于脑科学研究,本着"Tiny Brain, Great mind"的思路,进行了基于斑马鱼的脑神经元活动分析研究,绘制全脑神经连接结构图谱,最终转化为可视化分析软件和网络,为广大神经科学研究人员提供了崭新平台和全新视角,促进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的融合。

冷启彬教授报告的主题为“治疗性癌症疫苗及免疫微环境-肿瘤免疫的0到1和1到100问题”,从免疫系统和细胞组成入手,将T细胞免疫应答和肿瘤免疫逃逸相关机制娓娓道来,表明了癌症疫苗的重要性以及目前癌症疫苗的研发进展,最后分享了团队关于肿瘤免疫微环境的最新成果,为新型肿瘤免疫治疗和肿瘤疫苗技术革新提供帮助。

吴思教授的报告题目为"构建大脑认知功能的数学模型-计算神经科学",团队长期基于连续吸引子网络模型进行研究,结合网络训练算法等模拟大脑结构,阐明大脑工作原理。该团队直面脑动力学仿真的挑战,最新研发的用于脑动力学建模的BrainPy通用编程框架具有灵活、综合、高效且可扩展的特点,为类脑计算研究开拓了新领域。

张鸣沙教授从临床医生如何开展科学研究的角度出发,展开题目为“透过眼睛窥探大脑——眼动和脑疾病”的分享,其团队以猕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眼球运动的监测,探究生理与病理条件下不同脑区产生的环路变化,以此进行临床转化,深入探索眼球运动监测技术在多种脑疾病方面的应用价值,为脑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崭新思路。

舒友生教授进行了关于"神经信号发生及神经调控"的精彩报告,聚焦大脑神经元电活动产生的离子通道和神经环路机制,展示了其在脑功能不同状态下的活动规律。此外,舒教授又进一步分享了该团队关于自闭症等疾病的病理机制及以深部脑刺激(DBS)为代表的神经治疗新策略研究,报告充分展示了神经科学对于临床应用的重要性。

本次聚焦脑科学与免疫的高峰论坛圆满落幕,现场气氛热烈,沟通融洽,为与会的专家和青年学者带了一场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术盛宴,会议分享的科研成果和研究理念将为我校的科研工作注入新鲜活力,促进创新发展。